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观点评论 » 正文

写在哥本哈根会议开幕之际:无论发生什么 都将影响历史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7日 来源:新华网

....


  中国:尽力而为 量力而行 


  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中国刚刚宣布了具国内约束力的减排目标:到2020年,在2005年基础上碳强度下降40%—45%。 


  对这一目标,邹冀用他的模型算了一笔精细“账”。曾有国外机构称,中国的这一目标只相当于“十一五”时期的基准线。对此,他反驳说,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根据测算,在继续实施现有减排措施而不采取新手段的情况下,碳强度的下降幅度为30%。“这个数字才是基准情形。” 


  如果碳强度下降40%,新增的成本还不明显。若继续减少到45%,则中国今后10年每年需为此多付出300亿美元的增量成本,相当于每一个中国居民每年要多负担64美元。“即使是实现基准情景,也是需要付出很大代价的。”邹冀表示。 


  此外,他还研究了碳强度下降50%时的情况,这时中国就要为此付出巨大代价,平均每年付出的增量成本高达860亿美元。 


  因此,“当前中国选择这样的自主减排目标,既是对国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也是对国际合情合理、讲究分寸的”。 


  拯救气候,不能再拖延 


  早在1896年,瑞典物理学家斯凡特·阿累尼乌斯预言了我们今天将面临的气候危机。但当时间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之后,人们才发现这位诺贝尔奖得主是多么的正确和富于预见——根据他的计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一倍,全球气温就会平均上升2℃—6℃,这正与今天的气候模型相符。
 

  科学家们指出,地球正在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上世纪地球平均升温0.74℃,且大部分升温在1970年以后。如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200年前高出了40%。自2000年以来,人类通过燃烧化石燃料和破坏森林这两大主要手段,排放的二氧化碳每年正以超过2%的速度增加。同时,自然生态系统能够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却在持续减少,剩下的那些气体将一直长存于大气中。 


  气候变暖将导致各种气候和天气情况愈加极端——飓风更多,干旱地区更干旱,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全球至少1亿人口流离失所……而这些,还将不是全部。 


  “金融危机是人们透支消费的结果,而气候危机则是透支地球资源的结果。”博埃尔的话正标明现状,“目前我们已没有时间可浪费。”    钱 炜

2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