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einChina——曾是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
当新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废墟上昂然站立起来之时,“中国制造”便成为中国人民为之奋斗与追求的目标。
第一辆国产汽车的缓缓下线,
克拉玛依大油田的钻机轰鸣,
“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的太空遨游,
长江武汉大桥的天堑变通途,
“神舟七号”的震惊世界,
…………
共和国六十载的春秋,几代人的拼搏奋斗,“MadeinChina”已然走向世界,为中国人民争得了无尚的荣光!
然而,当我们听到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在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的讲话时,不禁为我们曾引以为自豪的“MadeinChina”而感到诚惶诚恐且不知所措。这位副部长坦言道:“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只能持续25—30年。很显然,如此短寿的建筑将每年产生数以亿计的建筑垃圾,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巨大的环境威胁。”
还有一个数据对比同样让我们触目惊心:
英国建筑平均寿命132年,美国建筑平均寿命74年,中国建筑平均寿命仅为30年!
也就是说,以钢筋水泥为躯体的中国建筑其寿命竟然活不过人的血肉之躯!
天方夜谭般怪诞!滑天下之大稽的荒唐!
面对如此的怪诞与荒唐,我们不得不拷问:是谁偷走了中国建筑的“钙”?让中国的建筑集体患上了严重的骨质疏松症!
一位住建部的官员一针见血地指出:政府的盲目拆迁和国内房屋自身的建筑质量一直是中国建筑业面临的一个难题。
“楼歪歪”、“楼脆脆”、“楼薄薄”、“楼倒倒”……一系列房屋质量悲剧的发生不仅严重危害了百姓的生命财产的安全,而且经过这种中国式的制造,大量的建筑垃圾也“应运而生”,由此所造成的社会资源巨大浪费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完全背道而驰!而隐藏在这些看似无言的建筑垃圾背后的建筑业的权钱交易、官商勾结、偷工减料、惟利是图等等丑恶行径也随之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政府和企业的盲目拆迁、无序建设、短视行为、长官意志等纯属政府错误决策致使“短命楼”遍地开花,为建筑垃圾的产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有“西湖第一楼”之美誉的浙江某大学教学主楼其设计寿命为100年,但只使用了13年便被爆破拆除。
长春某大学的新博士导楼使用3年也难逃被拆除的厄运。
更有甚者,重庆的隆盛大厦从交房使用到被拆除仅仅时隔6个月!
我国每年因为建筑施工质量问题所造成的隐形建筑损失竟然达到4500亿元。
“甫一建好,旋即拆除”——建筑垃圾,中国式制造!
据权威数据证实:我国在每万平方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垃圾就会产生500—600吨;每万平方米拆除的旧建筑,将产生7000—12000吨建筑垃圾,而我国每年拆除的老建筑占建筑总量的40%。节约环保何在?绿色建筑何在?低碳建筑何在?
一边是无数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边是“中国建筑平均寿命仅30年”。
鲜明的对比,巨大的反差!
人们不仅要问:这是在建设,还是在生产垃圾?
“中国制造”与“中国式制造”,只一字之差,然而却谬之千里!
转变建筑增长方式刻不容缓!
我们需要更多的“MadeinChina”,但决不需要这样的“中国式制造”。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