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合同能源管理促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0年5月25日 来源:中国财经报

....

        4月初,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央行以及税务总局四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强调通过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以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在中国的发展。通知的出台被业界视为重大利好消息。


        事实上,早在2002年,北京神雾集团就尝到了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带来的甜头,神雾集团在节能市场的发展战略不但迎合了国家节能减排的大势,如今更成为应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先期受益者。


        新模式带来新希望


        靠节能技术起家的神雾集团成立于1995年,企业的核心技术是其创始人吴道洪博士发明的“蓄热式烧嘴技术”。靠着这个节能燃烧器,公司得到了迅猛发展,销售额直线上升,“只要是使用化石燃料的企业,都是我潜在的客户。”吴道洪很自信。


        然而2002年,神雾遇到发展瓶颈。那一年,尽管神雾集团的第二代节能技术,节能效率高达30%的“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已经发明,但相较于第一代技术的几十万元投入而言,它的投入要更大一些,耗能企业不肯冒险去垫支,神雾公司陷入两难境地。


        转折契机出现了。吴道洪回忆说,给神雾公司发展带来转机的这家公司出资2250万元买下神雾的设备,卖给湖北大冶特钢(000708,股吧)和昆明钢铁公司,使这两个公司都达到了节能30%的效果。


        这一笔订单的收入高出了神雾公司此前一年的销售总额,大大缓解了神雾公司的资金压力。通过此次交易,吴道洪知道了一种叫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服务新模式。


        其实,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发达国家早已不算稀奇。相比之下,中国的节能产业步伐缓慢了许多。1998年,在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的支持下,我国实施了“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分别在北京、山东、辽宁成立了3个示范性的节能服务公司,将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引入我国。到2009年,全国节能服务公司已发展到502家,共实施节能项目4000多个,总投资280亿元,形成年节能1350万吨标准煤的规模。


        要发展需政策护航


        虽然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已经发展了十几年,但整体产业规模仍然较小、发展水平也较低。人口只有中国1/14的瑞典,其拥有的节能服务公司数量却是我国的近8倍。缺乏产业规模和国家政策支持是直接导致我国合同能源管理产业发展提不起速的重要原因。


        我国节能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据摩根士丹利预测,中国潜在的节能市场规模达8000亿元。而吴道洪认为,这个市场的潜力至少是1万亿元。

2页 当前为第 1[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