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固镇县环保局6名官员,因为一个月内3次对辖区内一家企业进行检查遭到投诉而被停职,而官方未在调查中发现这6人有违纪行为。县委常委会领导解释称,频频检查企业不利于当地的发展。(央视《新闻1+1》)
央视的报道中,反复重申一个观点,就是经济落后地区为了招商引资,常常可以无原则地替企业服务,甚至不惜蔑视相关法律。言下之意,安徽这6名环保官员也就成了当地领导追求经济效应的牺牲品。
我不否认,在这件事中,环保执法确实被让位于地方领导的钱袋子。但不得不注意到一个细节,所谓的环保执法,具体说来,就是工作人员三次上门,要求为新增加的锅炉规模补办环评,并补交新增的排污费。
我痛恨排污企业污染环境,并且认为,为了子孙后代甚至就是我们自己的生存环境,对这样的企业绝对需要动用法律手段痛下杀手,但看看现在环保执法是怎么在执法?说到底就是收钱——收钱就给你办个允许生产的证,收钱就允许你继续排污。这种简单地以罚代管,对环境保护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令人十分怀疑。所以说,这6名官员,与其说是成了当地追求GDP的牺牲品,倒不如说是成了畸形环保执法方式的牺牲品。
说这些,并非是认同当地领导在这件事上的做法,但简单地指责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的官员,为了经济不惜牺牲环境,倒不如深刻地反思一下,我们在环保等方面收钱就放行的制度和执法方式,是不是同样也是牺牲环境以赚取经济利益。可惜的是,这种执法方式不是安徽固镇一地存在的问题,更不是只在环保领域存在的问题,而成了当前许多职能部门行政的普遍现象。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