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观点评论 » 正文

怎样甩掉环评的尴尬?

发布时间:2009年8月25日 来源:中国环境报

....

  我国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已近30年,对实施环境准入、预防环境污染破坏、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发挥了一定作用。在我国现有的环境管理制度中,它是强制力强、功效显著体现的一项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因,陷入了某些尴尬的局面,需要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尴尬之一是严格的环保准入制度与大量未批先建、违法投产现象的存在形成了强烈反差。对违法建设、违法投产的案件,查处打击不到位,是造成大量违法建设项目出现的原因之一。

  尴尬之二是守护神变成了敲门砖,守门的变成了补票的。现实中有许多企业只是为了达到项目立项、征地或银行贷款的目的,才应付性地搞环评。环评文件一经到手,满足了需要后便束之高阁。污染防治设施未建或建设不合格便投入生产,本来是环境的守护神,却变成了企业谋取资金利益的敲门砖,敲开立项、贷款的门就扔到一边。有的未进行环评就违法建设、投产。当查到时,便补办手续蒙混过关,手续是办了,但污染防治设施没有补建,真正的污染防治措施不落实,成了为办手续而办手续。

  尴尬之三是技术业务复杂的环评往往变成了简单的“对框子”。只依照几个简单的条件,就准予通过环评。但环评绝不是这样简单的“对框子”。环评应当有更深入、更复杂的问题要回答。不是仅做一做在发生事故那样极端情况下的风险评价,而更重要的是要把常态生产情况下对环境的影响评价出来。

  那么,环评应如何完善和发展呢?

  首先要搞明白环境影响的实质内涵是什么?“环境影响评价”评价什么?环境影响应该是指规划和开发建设项目建成投运后,对涉及到的区域环境服务功能的影响有无破坏或削弱,以至于影响到不能体现其对人类及生态系统的服务效能。环境服务功能是指环境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环境影响评价就是评价规划实施或项目投产后,其经济生产、消费行为对这些服务效用有无影响、影响有多大?在服务功能不遭到破坏、不受到削弱的前提下,环境是否可以承受?

2页 当前为第 1[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