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市场行情 » 正文

车企老总交锋 5年步入新能源车消费时代

发布时间:2010年5月5日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


  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 汪大总:


  新能源汽车是我们的未来


  能源与环保问题是全球必须应对的两大挑战,石油资源日益枯竭,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这让新能源汽车成为我们紧迫的任务,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业的趋势,新能源汽车也是北汽的未来。


  就目前来看,今天的北汽还是靠传统车型发展,并不依赖新能源。但是,新能源汽车是摆在汽车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走在前面,谁就会占领市场的先机。考虑到企业的未来,新能源就非做不可。


  但对于我国自主品牌来说,发展新能源还面临以下三个难题。一是技术上的障碍,核心技术特别是电池技术还有待突破。过去15年,我国电池能量密度提高了4.5倍,在电池轻量化方面还需突破;二是,我们产业链非常不完整。实现商业化的运作,需要一个比较完备的产业链来共同协作,目前还不具备;三是,资金投入还不足。


  所以,我们发出两个呼吁:一是呼吁国内、国际的同行共同联合起来,搞共同的开发;二是呼吁有关部门制定可操作的新能源汽车研发政策和消费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对新能源汽车提供直接的财政补贴,对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等实行免税、抵税,从而扩大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以市场来促进技术进步。


  反方:开发新能源汽车不是“凑热闹”


  新能源市场依然面临许多障碍,这其中包括资金、技术、基础设施等等。一些企业对新能源采取低调务实的态度,不盲目跟进,坚守传统优势领域,循序渐进,这也成了新能源汽车热潮中的另一道风景。


  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董事长 祁玉民:


  面对新能源汽车热,大家要冷静


  在这段时间,新能源概念开始稍微降温了,但是,新能源汽车却不断热了起来。


  前一段时间,全国各地都在说要建新能源基地,但是新能源在哪儿、基地是干什么等都没弄明白。基地是大规模产业化的地方,现在新能源产业化发展的环境还未成熟,所以我觉得大家还是要冷静。


  对于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我认为还存在三个问题:


  第一,为了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一定要在对老能源汽车技术进行升级的同时研发新能源汽车。一段时间以来,大家都在讲新能源,好像老能源就过时了,好像我们就比外国有优势了,但我想说的是,不能误导公众。其实,老能源通过技术升级也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可以说,这是很现实的,我不仅保证10%的节能减排指标,20%也完全有可能。


  第二,对于新能源的研发、技术、设备,我们应该与世界保持一致。新能源是未来一个新兴的技术,要逐步切入,近期从混合动力做起,长远再做纯电动。


  第三,纯电动技术是每一个企业都要研制,还是由国家组织大家做,这个问题还需要研究。目前来看,电动汽车推出后面临很大亏损,所以我建议国家给予政策支持,集中几个大型企业联合技术攻关,包括电池、电机、电控上,然后再搞产业化。


  至于新能源汽车的批量生产,现在还没有人研究这个问题。


  但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被炒得这么轰轰烈烈,是因为我们手里握了市场这张王牌。然而我们的这张牌一定要经历由大到强的转变,要研究中国如何才能做成世界级品牌,掌握世界级的技术,控制核心零部件,培养国际级的人才等等,这需要放眼十几、二十年的时间。


  当前,我们一定要对新能源有清醒的认识,明确方向,真抓实干,少说多做。


  在过去一百年的汽车发展史中,我们在老能源上是落后的,但我们希望未来在新能源上引领世界,这也是不可能的。在这方面,华晨会一步步来,近期我们先抓混合动力,争取长远突破纯电动技术。


  其实,早在我国“十一五”期间的“863”计划中,我们的弱混动力已经搞出来了,搭载在骏捷车上。我们计划7月份量产并上市,大概实现8%左右的节油。


  面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热闹场景,我们华晨是“两条腿”走路来应对:一方面,对传统的动力系统进行技术升级,通过涡轮增压发动机来达到节能的功效;另一方面,投入力量开发新能源汽车。在纯电动汽车领域,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家做成功的,而我们正在出人、出钱、出力进行研究,按照国家统一规划按部就班的推进。

4页 当前为第 3[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