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乙醇产业复燃:燃料乙醇产业有望重新启动

发布时间:2010年8月3日 来源:《财经》杂志

....


  “我们有很大的信心,将万吨级纤维素乙醇项目的成本做到和汽油出厂价相当的程度。中粮上一个项目会经过非常严格的评审和论证,只有有了充足把握才会去做。”面对《财经》记者的疑问,郝小明如是作答。


  按规划,中粮集团万吨级示范项目成功后,会进一步扩大规模,以真正实现商业化生产。“这是一个革命性的项目。”郝小明说,“项目成功后,中粮集团会进一步扩大规模,上马5万吨项目,从而真正实现商业化。”


  过去几年,主管部门对纤维素乙醇难言热情,核心原因就是生产成本太高,补贴负担过重。“发展纤维素乙醇是方向,也是共识。”6月21日,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王仲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强调,“只要企业能将成本降下来,国家愿意给政策支持。”


  商业化前景趋明朗


  “之前业内普遍预测纤维素乙醇会在2015年实现商业化,现在看来,这个时间很可能会提前。”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生物质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肖明松乐观预计。


  纤维素乙醇的高成本,很大程度上在于生产过程中所用酶的成本过高。今年5月底,丹麦诺维信宣布,公司已开始向市场供应诺纤力赛力二代(Cellic CTec2)酶产品。“新的酶只占纤维素乙醇成本的30%左右,而以前酶最高时占成本的80%以上。”诺维信研究发展中心高级总监吴文平告诉《财经》记者。


  中粮集团即将投建的万吨级纤维素乙醇示范工厂使用的酶正是诺纤力赛力二代。《财经》记者获知,按照中粮集团和诺维信签署的相关合作协议,未来酶的成本仅占总成本的20%左右。这意味着每吨800元左右的成本下降。


  中粮人士还向《财经》记者透露:目前的技术水平,7吨秸秆方能制成1吨纤维素乙醇。很快,中粮将做到5吨秸秆制1吨乙醇,从而将成本再降低600元。到2015年,中粮将实现商业化生产纤维素乙醇。


  目前,除了中粮集团,河南天冠集团、山东龙力公司、山东泽生公司均在积极研制纤维素乙醇。国外则以美国Poet公司、加拿大Iogen公司为代表。


  Poet公司同样使用诺维信提供的酶,目前该公司的实验装置已能将纤维素乙醇生产成本控制在2.35美元/加仑(约合5330元/吨,相当于国内90#汽油价格的七成五)。


  山东泽生公司总经理庞建向《财经》记者介绍,公司早在2004年即意识到纤维素乙醇大有可为,并于2006年上马了一个3000吨/年的纤维素乙醇示范项目。因为没有补贴,这个项目一直亏本。但庞建仍然表示,乙醇是公司的核心战略业务,“我们不会放弃,一直有扩大产能的计划。”


  和山东泽生类似,河南天冠集团也在积极谋求产能扩张。“我们下一步计划在南阳建立一个纤维素乙醇的产业群,总产能将达到12万吨/年。”天冠集团总工程师杜风光告诉《财经》记者。


  多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人士均表示,纤维素乙醇实现商业化生产,还需要扩大乙醇汽油的试点范围,否则将出现有产品无市场的局面。


  中国正式推广乙醇汽油是在2002年年初。当时河南省的郑州、洛阳、南阳及黑龙江省的哈尔滨、肇东等五城市成为首批试点,这些地区禁止销售普通汽油。2004年2月10日,试点扩大,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五省全省被列入新的试点范围。此外,湖北省九个地市、山东省七个地市、江苏省五个地市、河北省六个地市也成为局部试点城市。但此后再未有新的城市入选试点。


  “中国发展新能源特别需要政府在研发方面的大力支持,这不仅可以省掉每年几十亿元的专利使用费,更为重要的是能帮助中国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优势地位,并彻底改变中国的节能减排形势。”埃森哲大中华区能源业战略咨询负责人杨葳对《财经》记者表示。


  根据埃森哲的研究,乙醇属于新能源中的“革命型技术”能源,一旦“技术获得突破,将大大改变新能源行业的竞争格局。”


  当然,除了纤维素,乙醇还有别的技术方向。


  6月20日,宝钢、中科院与新西兰LanzaTech公司签订了“利用钢厂尾气生产乙醇”技术商业化战略合作意向书。按照协议约定,宝钢将与合作单位共建生物能源研发中心,并在中国建立第一个商业化、大规模利用钢厂尾气生产燃料乙醇的工厂。


  这是一个全新的乙醇技术方向,其要旨是将钢厂排出的一氧化碳尾气收集后,再通过生物技术进行转换,使之成为添加于汽油中的燃料乙醇。


  宝钢项目的战略投资者之一,是长期关注新能源行业的启明创投。合伙人张勇告诉《财经》记者,此前之所以一直没投资国内乙醇企业,主要是因为政策风险。但宝钢项目不同,“一是因为用钢厂尾气生产乙醇是一个很新的技术,二是宝钢的参与让我们对这个项目的前景有信心。”

3页 当前为第 3[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