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观点评论 » 正文

科技日报:“自来水”不“自来” 新中国建筑供水探索前行

发布时间:2009年9月18日 来源:科技日报

....


    时间定格在1995年的秋天,青岛远洋公司宿舍楼所用的供水不锈钢罐,正在进行例行清洗。“噗!”工人随口吐到罐底的一口痰,引来了旁边一位中年人的注意与疑问:“怎么能往这里吐痰呢,这装的可是生活用水!”“嗨,谁会管这闲事!”工人满脸不屑地答道。看着这口痰和满罐底的烟灰、旧饭盒,这位结实的山东汉子一声不响地走了。


    回想当年的所见所感,山东三利集团董事长张明亮依旧难掩激动。三年后,由他主持研发的“变频调速无吸程(无负压)增压给水设备”通过了山东省科委的成果鉴定。被一口痰所激励的张明亮,正在用无负压供水技术的不断探索,去兑现健康安全饮水的心愿。


    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给水方式,无需人工手动调节,无负压供水泵由变频控制系统电脑控制,可以直接连接在市政自来水管网上;在保证市政管网不产生负压的同时还可充分利用市政管网原有压力节约能源。


    同时,由于整个过程都是在全密闭状态下运行,不需要再建蓄水池,从而避免了水质的二次污染。今天,以昆仑饭店等高层建筑为代表,无负压供水技术已经逐渐成为超高层建筑的供水方式。


    反观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的供水技术史,伴随着技术的发展,高层建筑供水设计的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保证有水到节能、环保,再到安全、节约、健康、舒适。今天的供水技术,已经实现了从人力到自动、从低层到高层、从原始到专业的三大跨越,在给人们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生活的同时,开辟了安全、健康供水的新时代。


    亲历者说


    姜文源 我国著名给排水行业专家


    我国供水行业六十年来,在供水范围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从城市至农村,从室外集中供应至室内分散供应,从底层供水至层层供水,从只供冷水至供冷热水、直饮水,从简易到复杂、到全方位、优质供水。供水技术经历了水箱供水、气压供水、变频供水、减压阀减压供水和无负压供水(或称管网叠压供水)等发展阶段,这是一个既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又与人们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领域,是一个不可缺少也无可替代的行业。


    当前,供水行业面临着一个大幅度提高水质标准,全面改造供水工艺和供水管网的关键时机,同时也面临着水资源贫乏、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现状。如何进一步推进节能、节水技术,防止垄断弊病,向人们和各行业供应更好、更多、更优的水是我们的企求和目标。


    赵锂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机电设计研究院院长


    进入21世纪,我国建筑给排水设计行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终于日臻成熟,总体水平基本达到了国际的先进水平。我们通过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不同阶段对苏联、日本、欧美的学习,通过学习改造,兼收并蓄,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设计体系和设计思想。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发展也从为满足人民需求被动进步演变成了科学发展地主动适应和引导人民的用水需求和习惯。节水、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成为建筑给排水设计的核心理念,无负压供水技术就是响应国家节能战略的产物。同时,建筑给排水在生活供水方面的理念经历了“卫生”“安全”阶段,开始进入了“健康”的阶段。我们认为仅仅是没有细菌、没有有害物质的生活用水是不够的,过度纯净的水对人体健康也没有好处,供水的更高要求是各种元素有益无害,浓度适当,舒适健康。


    张明亮 青岛三利集团董事长


    我国60%的城镇居民采用二次供水,常常被用水难所困扰。随着居民小区的不断扩建和改造,楼房层数的不断加高,原有的自来水管网的压力出现不足,大部分地区普遍存在着用水高峰期高层上不去水,居民经常出现用水困难,这一现象在大中城市表现尤为突出。以往的解决办法是采取传统二次加压供水方式修水池,盖泵房。采取这种供水方式会带来四大弊端,即:投资大、水源污染严重、能源严重浪费和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要解决城镇二次供水污染问题,必须对二次供水设备进行一次技术革命,而首要的是解决人们的传统思想观念。

3页 当前为第 3[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