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发展第二代生物乙醇期待技术突破 商业化之路任重道远

发布时间:2009年7月10日 来源:经济日报

....

  发展第二代生物乙醇,期待技术突破

  商业化之路任重道远

  然而,第二代生物乙醇虽然具备了种种优点,但仍受制于当前的技术与成本。

  在技术方面,“虽然解决了原料问题,但第二代生物乙醇还是遇到了巨大的挑战。”丹麦科技大学环境和资源系方成博士解释说,“因为原料是木质,或是纤维架构,许多单糖被木质素和纤维素结构锁住无法释放出来,大大地影响了发酵的效率,从而降低了生物乙醇的出产率。现今的生产工艺一般都需要对原料进行预处理,再用纤维素降解酶将纤维素结构切断,释放出发酵所需要的糖,或者蒸汽加热进行预处理。这些释放出来的糖进一步发酵产生乙醇,后续的步骤则跟第一代生物乙醇的工艺相同。”

  以秸秆为例,其中主要含有三种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李十中教授介绍说,其中纤维素含量达到了40%,要把纤维素乙醇转化为葡萄糖,需要找到合适的酶,这是技术难点之一;而半纤维素因为结构比较松散,可以很容易转化为木糖,但如何将木糖转化为乙醇,目前也是技术难点。

  要把纤维素和木质素分解成可直接用于转化燃料的单糖,传统的化工方法效果有限而且成本昂贵,人们只有求助它在自然界中的生物“克星”:能分解纤维素的酶。

  现在,全球很多研究机构和生物公司都在进行纤维素破解工作。作为世界上工业酶制剂生产的最大厂商,丹麦诺维信公司目前正致力于寻找到这种“合适的酶”。

  诺维信公司(中国)沟通经理朱晓青告诉记者,寻找到“合适的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这种“合适的酶”并不是某种单一的酶,而是像“分层的鸡尾酒”一样,是不同成分的酶的组合。酶,是微生物在新陈代谢时排出的一种物质。自然界微生物生产出的酶,很难正好符合纤维素分解时需要的“分层鸡尾酒”似的比例要求,而诺维信发现,可以先通过确定制造纤维素乙醇所需要的酶的基因片段,然后到自然界去寻找相应的基因片段,把它们加入基底,得到一种合适的微生物。这种微生物所生产出的酶就是适合制造纤维素乙醇的酶。 

  朱晓青解释说,“目前第二个难题是纤维素结构很稳定,打破它的分子链也需要‘合适的酶’。比如破解玉米秸秆,即使是同一块田地生长出来的,对于不同年份的玉米秸秆,也需要不同的‘合适的酶’来破解。实验室与大规模商业生产之间的差别就在这里。业界的目标就是把酶的选择性降到最低,能够把酶变成像抗生素一样‘广谱’,这样酶的成本才能大幅下降。”

  现在第二代生物乙醇的生产成本约为3.02—3.79美元/加仑,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预测,随着技术进步,第二代生物乙醇有望在2020年左右实现商业化生产,那时的成本将降至2.08—2.27美元/加仑。

  诺维信全球总裁Steen Riisgaard将这个时间表推前到了2015年前后。他日前表示,如果届时油价维持在80—120美元一桶,即使没有任何政府补贴,第二代生物乙醇也会具备市场竞争力。

  总之,技术进步是第二代生物乙醇未来商业化的关键。举个例子来说,在第二代生物乙醇的生产中,酶制剂的成本占到总成本的20%到30%,因此从商业角度来看,酶是成本控制中很关键的一环。生物乙醇的整个商业链条,包括原料的搜集和运输、预处理、酶作用水解、发酵得到纤维素乙醇,然后将乙醇与石油混合并在终端销售。朱晓青说,“在整个过程中的成本里,如果仅酶制剂这一环节的成本就达到20%—30%,显然是偏高了,因此,诺维信未来的目标就是把酶制剂成本降下来。”

5页 当前为第 3[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