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举世瞩目的广州亚运会落下大幕,广州亚运城这个占地2.73平方公里的新城区作为亚运的宝贵财富留给了广州市民,更重要的是留下了一个低碳节能的示范点。
“当时我们委托专业机构做了13个专项研究,做了83项新技术研究,做完之后提炼了九大新技术。”广州市重点公共建设项目管理办技术评审部部长丘玉蓉告诉记者,亚运城的建设采用了综合管沟、真空垃圾收集系统、分质供水及雨水综合利用、新能源——太阳能及水能热泵、建筑节能等九大新技术。
以分质供水为例,虽然广州的河涌水系多,但真正可以用的高质水却相当有限。所以亚运城在供水方面采取“高水高用,低水低用”。即跟人体直接接触的,包括喝的、洗澡的部分,标准要高一些。
“现在自来水都是欧洲标准,也就是可以直接拿来喝的。一吨水三块多钱,如果这个水拿来冲厕所或者浇花就有点可惜了。”丘玉蓉介绍,亚运城分了两套供水管网,一套跟人直接接触的,用的是高质水,是从自来水公司引过来的。而冲厕所、浇花、消防用的水,则在周边的河涌取过来做个简易的水处理后使用,其标准远远低于可以饮用的标准,“也不用那么浪费,低水低用。”
实际上,对用户来说,分质供水最主要的成本在于多铺设一套PVC管,“多一套管贵不到一百块,但如果用高质水,你每天摁一下厕具得多少钱。”丘玉蓉说。
即便是这一套贵不了多少钱的PVC管,在重点项目办2003年负责的广州大学城建设的时候,分质供水的理念并不为外界所广泛接受。在建设大学城时候,一些知名高校的负责人就觉得,建房子多加了一套PVC管,浪费了钱,所以一期就坚决不要安装。真正开学后不久,“他们马上来找我们,全部要两套管,原因很简单,一吨水三块多钱和六毛钱差别很大。”
广州市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气候处处长吴宏告诉记者,低碳经济包括低碳产业发展和低碳城市的建设两个方面,“在城市建设方面,更要体现低碳的理念。”低碳城市的建设包括城市建筑、交通系统、能源配给系统三个核心方面。
这其中,节能建筑是一大关键所在。今年9月,广州市出台了全国首个针对绿色建筑的地方指导性文件《广州市发展绿色建筑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广州绿色建筑发展的目标是,第一阶段(2010~2012年):全部新建建筑,5000m2(包括地下层建筑面积)以上的改建、扩建建筑应达到一星级标准及以上。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