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价格的暴涨暴跌,牵动着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敏感的神经,很多企业因多晶硅而发展壮大,也有很多企业因多晶硅而破产倒闭。
施正荣的创富经历,似乎为中国光伏产业开辟了一条坦途,后来者于是蜂拥而上,努力追赶并试图超越这位先行者。2003年到2008年,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经历了第一阶段的高速增长期,仅几年时间,中国就成了全球太阳能光伏制造业的“老大”。
在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中,绝大多数企业集中在多晶硅的生产,而产业最上游的高纯多晶硅料生产和最下游的光伏应用却非常薄弱。原料靠进口,产品靠出口,生产环节留在国内,在太阳能光伏产业,“彰显”着中国制造业的优势。
然而,很长时间不被人关注的,是多晶硅的高污染、高耗能问题。据了解,每提纯1吨多晶硅,产生的废料就达14吨,生产多晶硅的副产品——四氯化硅又是高毒物质。而且,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大部分生产企业都没有安装四氯化硅回收系统,造成了很多污染源。
2008年的金融危机,本来是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好时机。可是,经过短暂的阵痛后,2010年,国内光伏产业开始了又一次扩张高潮。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