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目前《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初稿)》已经完成,“十二五”减排最受关注的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四项约束性指标的总量控制目标初定为降低8%、8%、10%和10%。知情人士透露,该“双八双十”目标虽然拟定,但环保部内仍有争议,下一步将上报国务院,规划有望在两会期间发布。
相比环保“十一五”规划,“十二五”减排不仅在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两项约束性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还对两项新指标同样提出绝对量减排。在新增的两项约束性指标中,氨氮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化工、冶金、化肥等工业废水中,氮氧化物则主要由汽车尾气和工业窑炉的燃料燃烧产生。
其中,氮氧化物是造成机动车污染和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根据今年中国首次公布的《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机动车尾气排放成为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去年全国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高达583.3万吨,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中三分之一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每年200多天的灰霾天气,这些问题的产生与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直接相关。
此前,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就曾撰文称,“十二五”环保发展的主要目标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中国环境保护新路子。
由于减排的污染物控制种类增加,农业源、机动车减排等新领域的拓展,‘十二五’减排将强化减排设施的升级改造,完善污水处理收费、脱硝电价、排污权交易等环境经济政策。业内人士赵华林也表示,“十二五”将把农业源,主要是畜禽养殖、COD和氨氮,还有机动车的污染控制纳入总量控制约束性指标的控制范围。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工程学院教授朱彤称,以北京为例,现在机动车尾气的污染占整个大气污染的50%以上,将机动车纳入减排范围,非常必要。
据悉,机动车减排的目标是,在2015年前全面淘汰黄标车,并使新车排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预计到2015年,全国将实现车用汽油、柴油的“无硫化”。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