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今日焦点 » 正文

规划将出台 探索十二五汽车发展必由之路

发布时间:2011年2月14日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


    三管齐下


    在日前举行的吉利年度经营工作会议上,吉利集团总裁杨健发布了2011年吉利集团发展规划。在诸多战略部署中,杨健重点强调,2011年吉利集团将通过兼并、重组、合作等方式,以六大新兴经济区、十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重点市场,并准备进入欧美等发达市场。


    事实上,2010年吉利扩建了兰州和宁波基地,打造了国内两大出口平台。面对2009年出口严重受挫的形势,李书福将2015年吉利销售200万辆,并三分之二用于出口的计划作了调整,改为二分之一即100万辆用于出口。


    围绕这一战略调整,兰州基地将主要辐射乌克兰、俄罗斯及中亚市场;而宁波则辐射东南亚市场。同时,海外多基地战略,也调整为以整车出口为主,CKD、SKD为辅的全球生产、销售战略。目标是在五年内实现全球研发、全球制造、全球营销。


    作为国内出口第二多的汽车厂家,长城汽车目前出口到121个国家和地区。随着在海外市场浸淫时间的增加,长城汽车国外战略也从单纯依靠当地经销商,以价格为优势,转变到自建渠道和生产基地,并逐步向中高端市场转型。


    从单纯的组件出口,长城汽车向整车技术输出转型,通过零部件组装等形式,在伊朗、尼日利亚、巴基斯坦、越南、突尼斯等十几个国家进行组装销售,并提供技术服务。海外品牌建设、营销服务网络建设,成为长城汽车在“十二五”期间经营的重点。


    渠道、技术、生产三位一体的同步推进,成为“十二五”期间国内企业走出去的关键。


    并购之惑


    除了稳步推进策略外,并购无疑成为加速推进2010年海外战略的重要策略。其中,最为突出者当数吉利汽车在2010年完成收购沃尔沃轿车,从品牌、技术、销售网络、生产基地等均通过收购解决了问题。


    不过,除了吉利外,对于海外并购其他厂商均采取审慎的态度。“很多人带着描述得天花乱坠的提案找我们,他们把企业来回卖,今天让你和他‘结婚’,明天让你‘分手’,都是投行干的事,所以我们对这些非常坚决,不上当。”奇瑞董事长尹同跃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随着吉利参股锰铜、南汽收购罗孚的失败,中国车企的海外并购战略也越来越被审慎考量。


    作为国内最大整车出口企业,奇瑞国际化经验可谓最丰富,对“拒绝并购”的战略选择,奇瑞有其思考。不过,除了并购审慎外,在海外基地的扩展上,奇瑞可谓不遗余力。其在全球建立了12个生产基地、1000多家销售服务商。今年,奇瑞海外市场开发的重点是加快建设4个新海外基地。


    如果奇瑞以拥有16个海外生产基地折桂,那么在海外研发基地方面,长安汽车无疑要排老大,长安汽车在国内五大研发基地的基础上,在意大利、日本、英国和美国都开建了研发中心,实现了五国九基地的研发布局。


    “长安多研发基地的布局的确十分激进。虽然海外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很大,但是考虑到政策、规模效应、人力资源等因素,中国企业目前大规模的海外拓展,还是需要更加审慎。”一位跨国汽车企业的内部人士表示,“同时,杀入跨国公司的老地盘,竞争加剧,对于国内企业的实力也是严峻的挑战。”


    “十二五”期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最强音。


    早在2009年,财政部和科技部共同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混合动力汽车进行最高每辆6万元的补贴政策。并且针对新能源动力汽车的产业化又推出了“十城千辆”计划,将在连续3年内,每年发展10个大中城市,每个城市在公交、出租、公务、市政、邮政等领域推行1000辆新能源汽车进行商业化示范运行。


    进入“十二五”,新能源汽车也跨入产业化阶段,并将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十二五”规划中的重中之重。作为国家节能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汽车更是被列为加快培育和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将继续在资金和政策层面给予重点支持。


    最新的消息显示,单独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十二五”规划最快可能在“两会”后正式出台,中国产销目标直指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的‘十二五’规划,就是即将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年~2020年)》(下称‘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位参与政策制定的业内专家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在 “十二五”期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重点,就是坚持纯电动车和插电式电动车的技术路线。

5页 当前为第 4[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