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披露,包括北京市在内的112个城市将在9月22日举行“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发布会透露,目前中国城市居民每天的出行中适于自行车交通的比例一般能达到50%~60%。
“城市无车日”到了,自行车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自行车的骑行速度一般为11~14公里/小时,在城市短距离出行,尤其在出行高峰时段,其速度优势相当明显。在大力提倡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今天,以骑自行车作为出行方式,不仅能够减少污染和碳排放,也是一种休闲、娱乐和健身的绿色出行方式,应该得到广大城市的欢迎。
然而,近两年,一些城市在道路标准升级时,只顾拓展机动车道,却忽略或者弱化自行车道,使机动车道越来越宽,自行车道越来越窄,自行车的交通安全得不到保障。在一些城市管理者眼里,小汽车出行才有利于提升城市魅力,而自行车交通则意味着落后,这也是自行车道不断被挤压的原因所在。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自行车出行率正以年均2%~5%的比例下降。而西方一些国家,即便是在发达的“汽车城市”,自行车也非常受欢迎。例如美国的芝加哥,家家都有小汽车,但许多市民却把自行车当成主要的出行工具。芝加哥人认为,骑自行车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解决交通问题,更能够为降低二氧化碳水平做出贡献。芝加哥人之所以能做到这点,跟当地政府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芝加哥城市规划为自行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有些街道专门规划出自行车道,一些非常现代化的自行车站还配有沐浴间和单车架。
相比之下,我国作为自行车大国,有着极其庞大的自行车队伍,却对自行车道一挤再挤,让骑自行车出行的市民感到越来越不方便。因此,当又一个“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来临,自行车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的时候,我们不仅应该抓住这种瞬间性的关注,而且要保持下去,使之成为一种常态。城市管理者在城市交通道路布局时,也应该更多地考虑自行车道,千万不要让“占市民出行60%”的自行车交通沦为机动车道的附属品,更不能让自行车道变得越来越窄,而必须予以充分保障。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