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家住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的张大妈还在为小区的环境苦恼不已。因为毗邻唐钢,这个小区的居民长期不能穿浅色衣服。“那时候白衬衣用不了一天准变成黑衬衣。”张大妈说,那时站在唐山市的制高点——大城山顶往下看,唐钢上空经常笼罩着一团团烟雾。
2009年10月,伴随着亚洲最大、总投资3.5亿元的综合除尘项目启用,盘旋在唐钢厂区上空的烟雾彻底消失了,张大妈再也不用为小区的环境苦恼了。
唐钢厂区环境的变化,是河北省重点国有企业深入推进节能减排的一个缩影。自河北省实施节能减排“双三十”工程以来,12家大型国有企业被列入“双三十”单位,3年来,12家大型国有企业把节能减排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有力抓手,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建设了一大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重点项目,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同时,依靠科技创新、技术进步、管理创新,为产业结构调整开辟了广阔空间。据介绍,12家大型国有企业3年累计完成节能减排投资50多亿元,在河北省节能减排攻坚战中发挥了表率作用。
淘汰落后产能 发挥表率作用
2010年9月28日一大早,邯钢一炼钢厂厂长闫晓平就来到厂区,恋恋不舍地看着眼前的3座25吨转炉。因为再过不久,这批转炉就将从邯钢的历史舞台上消失了。“这3座转炉在1965年投产,是邯钢第一批炼钢转炉,生产出了邯钢第一炉钢水。”邯钢董事长李贵阳介绍说,和现代化大型转炉相比,这3座转炉能耗、排放指标偏高,不能满足节能减排的需要。为此,邯钢决定将这3座转炉一次性淘汰。至此,邯钢已将1995年之前投产的装备彻底淘汰,开启了装备大型化、现代化、节能化的发展新篇章。
和邯钢一样,自2008年以来,一轮又一轮淘汰落后产能的集中行动在河北省重点国企打响。而在此之前,由于河北省重点国企大部分建厂较早,往往拥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所以还保留着数量相当庞大的落后装备。
“在有些企业,落后产能甚至还担当着生产的主力,导致这些企业能耗、排放指标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成为节能减排的‘拦路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河北省国资委副主任刘清芳深有感触。
只有大刀阔斧地淘汰落后产能,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河北省重点国有企业的节能减排水平,为实现绿色发展奠定基础。仅2008年一年,唐钢领先国家产业政策,提前拆除了3座400立方米高炉,在全省淘汰落后产能攻坚战中发挥了表率作用。
3年来,河北省列入“双三十”名单的12家大型国有企业累计淘汰45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12座,淘汰落后炼铁产能500余万吨,相当于淘汰了一个特大型钢铁企业;关停小火电机组累计达93万千瓦……全部按计划淘汰了高耗能、高污染设备。
节能减排投入 资金不减项目不减
记者近日走进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梧桐庄矿,头顶上是蓝天白云,脚底下是绿草如茵,看不见烟尘弥漫、污水横流,扑面而来的是一个花园式矿山。
“采煤不见煤、出煤不烧煤、用水不排水、排矸不提矸”,这些过去在煤矿生产中想都不敢想的事儿,如今在冀中能源集团正一步步变成现实。在大量节能减排项目的支撑下,冀中能源有效解决了困扰煤矿生产的污染顽疾,一个现代化、生态型煤炭企业呼之欲出。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