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今日焦点 » 正文

垃圾分类举步维艰 十年努力仍“原地踏步”

发布时间:2011年2月11日 来源:工人日报

....

   一袋难登大雅之堂的垃圾,搅动着城市的神经。


  来自上海的消息,该市将倡导生活垃圾“干湿分离”——之前实行的“垃圾四分法”简化为按照“厨余果皮”(湿)、“其他垃圾”(干)进行分类投放。


  消息引人关注的背后,是城市中日益堆集的生活垃圾处理难题。


  2000年,原建设部公布首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名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厦门和桂林成为首批试点的8个城市。


  10年时间,尽管各城市一直在探索,但不可否认的是,垃圾分类问题一直在“原地踏步”。
 

  垃圾分类举步维艰


  对于生活垃圾的分类,上海此前实行的是“四分法”,即按“玻璃”、“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这种对垃圾分类处理的作法,来自于人们对垃圾的重新认识。


  垃圾,被称为放错了位置的资源。一个保守估计的数字,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


  “分类收集不仅可以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可以使宝贵的自然资源得到重复利用。”王维平,北京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副总工程师,是国内知名的“垃圾问题”专家。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提倡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原建设部也在2000年公布了首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名单。


  “但不幸的是,目前几乎所有的城市垃圾分类工作,都是‘宣传意义’大于‘实际效果’。”一位从事垃圾分类研究的学者指出,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是: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喊着要加入到“垃圾分类”的行列中,另一方面但却鲜有城市真正见到实效。很多城市中的垃圾分类工作大都举步维艰,陷入名存实亡的境地。


  以北京为例。北京是最早提出“垃圾分类”概念的城市之一。1996年12月15日,北京西城区大乘巷的居民在民间组织“地球村”的帮助下,开始垃圾分类。

3页 当前为第 1[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