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再生资源创效益垃圾不再“被处理”

发布时间:2011年2月11日 来源:搜狐网

....

    这些塑料和玻璃的瓶瓶罐罐、旧报纸都可以拿去卖,其他用不着的都倒进垃圾桶。2月9日,家住内江市中区环城路的兰秀英婆婆像往常一样,将酒瓶、饮料罐、纸盒等废旧物品熟练进行分类,然后倒进家门口的一个垃圾桶,等待清洁工人前来进行“专业处理”。


    目前,在内江市,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已经结合起来,并形成了一条产业链。


    废旧物品再利用


    从兰婆婆家清理出来的垃圾,一部分随着垃圾清运车运到位于东兴区高桥镇的垃圾填埋场。


    而能够再次回收利用的废旧物品,则被运到了分布在市内的各个再生资源网点。


    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与垃圾回收利用结合起来,得益于内江建设西南再生资源基地的努力。


    内江因其地处成渝之间的地理位置,曾经是小有名气的废旧物品回收市场。而原有沿路成市的“牛棚子”,不仅脏乱差,也给当地带来了交通堵塞、火灾隐患等问题:市场内的洗料水直接排放;国道321沿线近10公里公路旁都堆放着破烂……


    两年前,占地5000亩、总投资超过30亿元的中国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在内江开建。目前,依托该基地,内江市初步建成600个固定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近3000个流动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从业人员7344人。


    根据规划,到2014年,内江将建立4个分拣中心。预计整个项目建成后年回收再生资源约200万吨,产值达到70-80亿元,实现利税近2亿元。


    “垃圾经济”很“低碳”


    自从瞄上了这种“低碳”的好处,在内江市,更多的“垃圾经济”也还在探索之中。


    1月13日,内江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通过四川省环境保护厅的环评。此前的2010年12月30日,紧邻内江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总投资6.02亿元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开建。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将处理生活垃圾51万吨,年发电量将达到1.17亿度,每月可满足内江市26万户居民的生活用电,同时可节约标煤10.22万吨/年。


    2010年年底,东兴区桑蚕局与内江高坝发电厂合作开发的桑枝发电项目也宣告试燃成功,实现了生物秸秆发电碳的零排放。“每年11月份秋蚕结束之后,桑枝的处理让村民有些头疼。现在把桑枝卖给电厂后,每亩也能够增收300到500元。”东兴区平坦乡石院村2组养蚕大户黄运贤告诉记者,“在2009年之前桑枝全部集中卖给宜宾纸厂,但随着运输成本的增高,纸厂根本就不再来收购,全部桑枝只有当作柴禾烧掉。”


    目前,东兴区拥有桑树1亿多株,桑园面积达10万亩,建成蚕桑基地乡镇23个、基地村200个。春节过后,高坝电厂将组织300吨桑枝进行中试,以便改进输送、燃烧等设施、设备,为大批量使用桑枝及其他生物秸秆发电打下基础。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