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品牌故事 » 正文

创业故事 下岗女哭着卖面包 居然也能赚大钱

发布时间:2011年5月11日 来源:互联网

....

 (生意场讯)销售员:“天太冷,煤气也冻了,确实不好点,这煤气灶还拿家去了,不拿家更点不着。”

  杨铁娟:“现在热馒头咋办呢。”

  销售员:“回家热再拿这儿来,就得这么卖,就这帘子要搁这一夜全冻,帘子全冻上了,另外人家着急,你还蒸不热,老百姓等着干着急。”

  她叫杨铁娟,是岗花食品厂的厂长,今年九月份,她创办了阜新市第一家早餐配送服务公司。

  这些日子,天气越来越冷,大部分早餐车都停业了,杨铁娟为建暖棚的事急的不得了。

  杨铁娟:“你看这个照片吧,这照片上是一个保温式的棚子,而且是欧式的,外形很美观,里面还特别暖和,然后咱们把这车套在里面,你不卖的时候锁上就走了,能坚持的还继续坚持,坚持过几天建完房不就好了嘛”。

  记者:“现在卖的比以前少了吧?”

  杨铁娟:“现在比以前少多了,原来那时候咱们是一百台车站在外面,现在咱们十台车站在外面,咱们原来营业额,每天五、六千元那样,现在一千多元钱。一是天气冷,二是煤气点不着火,再说这东西吧,你看这丸子,都冻得像石头似的,连个保暖的地方都没有,热闹场面一百台车的时候,那都没法形容,那时候我们忙得没有时间坐着,忙得不可开交。”

  记者:“那时候钱挣的也多吧?”

  杨铁娟:“那时候钱回来吧,咱们会计,出纳和负责进货的就开始数钱,点不过来钱。”

  辽宁省阜新市是一座煤电城市。21岁那年,杨铁娟就来到海州煤矿工作,在那个火热的年代,杨铁娟与阜新市4万多煤矿工人一道,用热情把青春献给了这座城市。20多年过去了,阜新的煤矿资源逐渐枯竭,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大量的工人开始下岗。

  杨铁娟:“2000年4月15日,我们矿高洁书记找到我,给我叫到他办公室,当时他就说,铁娟这次下岗就轮到你了,因为你的岗不是确定岗。”

  那段日子,杨铁娟的天空是灰色的,丢了工作,没有了收入,巨大的心理落差,让这个四十多岁的女人失去了生活的方向。日子长了,她想就在市场做点小生意吧,卖馒头不需要什么大的本钱,也可以填补一下家里的生活。下岗一个月以后,杨铁娟与另外13名下岗女工开了一家岗花食品厂。

  杨铁娟:“和我接触过的这些人,他们都说过去那些碱对的馒头非常好吃,现在根本就没有人蒸了,后来我考虑尽管做碱对的馒头很难。我想如果我们岗花开始做了馒头就一炮打响,给我们产品让大家有一个惊喜,唉呀!岗花的馒头真好吃,这个现在行了吗,行了,先整着吧,行了来吧。”

  平时在家做饭,杨铁娟也是一把好手,可一下子做这么多馒头,杨铁娟还从没有做过,碱大了蒸出的馒头开了花,碱小了又蒸瘪了。别说卖钱,就是白送人家也不要,没办法只有大家拿回家自己吃。

  销售员:“挑好了卖,破的全往家里提,头一天拿家以后,大伙还都吃了,左一天拿、右一天拿,总拿总拿,对象都不乐意,我对象说你看你们蒸的馒头咋不好呢,总往家拿。我说那咋整,刚成立的岗花也不能白瞎,所以大伙就分了拿家去了。

  在岗的时候,杨铁娟盖过房,管过煤票,当过会计,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受生活的艰辛。当她们背着馒头真正站到市场上的时候。

  杨铁娟:“很长时间没有一个人说出一句话来。”

  在那静静的期待中,大家的目光落在了杨铁娟的身上。

  杨铁娟:“还是你先喊吧,因为你是头。”

  别无选择的一种尴尬,让杨铁娟反而有了勇气。

  杨铁娟:“脸憋得很红,喊出了一声,岗花食品厂馒头一元4个。眼泪刷的一下就下来了,大家看着我哭了以后,大家同时都哭了”。

  那一天,他们赚了20元钱,也是她们下岗后的第一份收入,付出后的收获,岗花馒头是越来越好,越卖越多,为了打品牌树形象,杨铁娟还真是想了不少的招。

  去年,杨铁娟专门成立了岗花女子销售队,配制了统一服装,走街串巷,不但卖了货,还为岗花做了广告。

  杨铁娟:“我们必须注重点形象,因为咱们街上卖馒头的卖面包的太多,咱们就靠咱们形象,另外就是咱们卫生干净,出去以后一看,确实是岗花的人,上阜新台的广告一个月就得三四千元钱,我们没有钱,我们就靠形象占领市场。”

2页 当前为第 1[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