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两个月之内,“低电压穿越”这一并不为大众熟知的风电技术名词频现报端。就2月24日以来接连发生的风机脱网事故,各家媒体纷纷发表文章,其口径也发生微妙变化。从3月《国家财经周刊》依据电监会报告婉转指出“2·24”事故祸起风电机组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到上周《南方周末》刊文表示“新国标”或为单方面标准,风电企业在事故报告中“集体失声”有玄机,一场关于事故和标准的“罗生门”正在上演。那么,近期发生的事故究竟有何未披露的细节?风电企业该不该、又能不能承受“新国标”中低电压穿越标准之重呢?本报记者展开了调查。
52天内的升级
4月17日同样发生在甘肃酒泉的事故前后持续达10分钟之久,损失出力1006.2兆瓦(100.62万千瓦),较“2·24事故”脱网风机和损失出力均增加约两成。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继2月24日甘肃酒泉发生风电机组大规模脱网事故之后,国家电监会5月5日再次通报4月发生在酒泉和河北张家口两起大规模风机脱网事故。
据电监会通报,4月17日,甘肃某风电场电缆头短路事故带来的系列反应造成702台风电机组相继脱网,损失出力占事故前酒泉地区风电出力的54.17%,并将整个西北电网主网的频率拉低。同日,河北张家口某风电场箱式变压器发生短路事故,引起的系列反应造成644台风机相继脱网,损失风电出力占事故前张家口地区风电出力的48.5%,同样波及华北电网主网。
相比当时被称为“迄今最大的一起风机脱网”的“2·24事故”,电监会此次并未提及后两次脱网事故的规模和持续时间,而一位知情人士向《中国能源报》记者透露,4月17日同样发生在甘肃酒泉地区的事故前后持续达10分钟之久,损失出力1006.2兆瓦(100.62万千瓦),较“2·24事故”脱网风机和损失出力均增加约两成。短短52天之内,“最大风机脱网事故”的记录又被刷新。
另据知情人士透露,其实2月24日之后,酒泉地区在4月3日、4月17日、4月24日和4月25日(两起事故)又相继发生了5次类似事故。而4月25日的一起事故可能更加严重。
“风电对电网稳定性的负面影响已经开始集中显现。事故后果是严重的。因为哪怕很短暂的频率波动也会让一些向电网购电的制造企业生产出大量废品,更何况还有对电网和风机本身的冲击。”中国电科院一位签头起草风电并网“新国标”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电科院也是国内风机低电压穿越测试的主导单位。
“4月17日事故中,一个值得注意的因素是风电装机规模较2月24时有所增长,那天风也比较大,出力也多。”另一位国家电网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解释。
“低电压穿越”
被上升为“首要问题”
电监会报告指出,三起事故的起因都是电网设备故障,但是风机多数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是事故扩大的主因,也是当前风电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首要问题”。
事故与规模“比翼齐飞”,而从电监会两度严词通告,到国家能源局5月9日下发《关于酒泉风电基地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国能新能【2011】145号)点刹酒泉风电建设,决策层“整风”决心跃然。但是同时发生在张家口的事故暴露出,尽管事故频发有地方治理不善的因素,风机脱网已然成为全国性问题。
“比较巧的是两起比较大的脱网都在酒泉地区,而且诱因都是电缆头短路。”施耐德电气中国智能电网、新能源首席专家杨俊乾对本报记者表示,酒泉的电网负荷低,比较薄弱,事故容易被触发,此时风机的低电压穿越功能就面临考验。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