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目标已基本确定
7月9日,全国农村能源工作会议上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末,我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300万千瓦,集中供气达到300万户,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2000万吨,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到3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150万吨。这一目标相对于完成情况并不理想的生物质能“十一五”规划而言,无疑将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务实可行的“十二五”目标
据了解,受制于多种因素,生物质能“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并不理想。截至2010年底,生物质发电装机约550万千瓦,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为50万吨左右,非粮原料燃料乙醇年产量为20万吨,生物柴油年产量为50万吨左右。
对比国家能源局方面提出的“十二五”规划目标,生物质能产业尚有巨大的产业发展和提升空间。
在教育部可再生能源材料先进技术与制备重点实验室生物质能工程研究室主任张无敌看来,较之“十一五”目标,此次目标制定得更为务实可行。
张无敌分析说,从生物质能产业目前的技术和资源量来看,这些目标实现起来并不困难,关键还要看政策导向。如能实现上述目标,可使生物质能产业进入理性发展的健康轨道。
中投顾问研究员萧函对此持认同观点。他认为,“十二五”期间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政府推动生物质能源的决心和相关的扶持政策必然将会吸引企业投入到生物质能源领域,带动产业的发展。”萧函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说。
系列政策将利好产业发展
去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完善农林生物质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明确了生物质发电的统一执行标杆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0.75元(含税),这对于目前成本在0.5元左右/度的生物质发电行业而言,无疑有助于改变生物质发电企业的盈利格局,使其开始实现盈利,进而促进生物质发电行业的快速发展。
张无敌透露,燃料乙醇在全国已有9个省市正式启动车用乙醇汽油试点的基础上,将要扩大到更多的省区;“十二五”期间,生物柴油将获得多省政策支持。这些都体现了政策支持和财政扶持的有效性,也将成为推动生物燃料产业发展的动力。
在萧函看来,“十二五”期间我国发展生物质能产业的积极性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对生物质能源发展十分重视,已经出台和正在出台相关的鼓励、扶持措施,这些措施的出台对于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