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今日焦点 » 正文

中国水困境:水价偏低导致浪费 多地水质遭污染

发布时间:2011年7月26日 来源: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

....

  刘根生是甘肃省会宁县的一位农民,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了首都北京,住在一个宾馆里边。


  然而,来到京城的当天晚上,他几乎一夜未眠。因为隔壁房间的客人洗浴、上厕所时,水龙头、淋浴喷头、抽水马桶的水哗哗地流。躺在床上的刘根生,听见哗哗的水流声,心疼得整夜睡不着觉。


  “声音一响,心就咯噔一下,揪心得慌,躺不住,坐起来,也坐不住,一整夜来回走。太浪费了!怎么可以这样浪费呢?”刘根生从未想象过可以这样用水,在他的家乡,人们每天早上从水窖里打出半桶水,先洗菜,菜洗完后,把水澄清倒出来洗脸,洗完脸后再用它擦桌子,擦完桌子后,再拿来拌饲料喂猪。


  刘根生不敢拧开宾馆的水龙头,怕那水就这样哗哗地往外流。他问宾馆服务生要脸盆,想接水洗漱,服务生很诧异地告诉他,没有脸盆。


  刘根生的家乡甘肃省会宁县,是中国最干旱贫困的县之一,年均降水量340毫米,年蒸发量却有1800毫米,有“会宁水似金”之说。


  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甘肃属于中国缺水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在过去的20多年里,王浩几乎跑遍了中国所有的河流湖泊和干旱地区,寻求中国水资源困局的解决方案。


  短缺


  院士推广“转圈洗澡”可省一半水


  王浩,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他的主攻方向是水资源管理和配置。7月中旬,他身着一身西装,配了一双凉鞋,出现在了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的现场接受采访。


  因为严重的腰疾,做过手术,不能弯腰系鞋带,因此,他大多数场合都是穿着凉鞋。接受采访的前两天,也是穿着这双凉鞋,他刚从4824米海拔的三江源头下来,那里的温度低至1℃-5℃,同行的人中没有穿凉鞋的。


  他穿着凉鞋走过了很多的河流湖泊和干旱地区。


  1996年,在西部大开发前夕,王浩因为要做西北地区面向生态水资源合理配置的项目,去了另一个严重缺水的省份宁夏做调研。在宁夏的中部高原上,有一个十分缺水的地方,叫“喊叫水乡”。“十年九旱”是人们对这片贫瘠土地的描述。


  “这个地方缺水到什么程度呢?老百姓靠着下雨天,将雨储存到水窖里,平时就吃水窖里的水,但水窖的水不够用,政府就派水车来送水。麻雀是最怕人的,结果麻雀和人争着去喝水车上的水。”王浩说,因为方圆一二百里都没有水源,麻雀找不到喝水的地方,渴得连人也顾不上怕了。


  这是一个相当困难的地方。


  上世纪末,这个地方的人均收入大约每年1000块钱,可是一车水拉到地头,要值80块钱,占去了年收入的12.5%。


  “一年的收入才1000块钱,这80块钱的一车水,多珍贵。老百姓根本舍不得用,只用来喝和做饭。”


  在这些地方,洗澡自然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情。最极端的情形是:一辈子只洗三次澡,出生的时候、结婚的时候,还有去世的时候。


  作为一个对中国水资源困境有着深刻了解的学者,在王浩看来,畅快淋漓地淋浴也是一件“有点太奢侈”的事情。

3页 当前为第 1[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