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总量控制盯紧印染行业 坚持节能减排无污染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1日 来源:中国环境报

....

    印染行业“十二五”期间的规划:东部地区加速产业升级步伐,中部地区完善纺织产业制造体系,西部地区重点发展特色产业。行业协会在这期间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据统计,2007~2010年,行业协会共推出了4批119项节能减排先进技术帮助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深化节能减排。


  “十一五”期间,国家推行节能减排总量控制,对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计划进行单列取得了良好效果。“十二五”,减排工作更趋精细化,明确提出在一些重点行业进行总量减排。因为一旦管住了重点行业,也就基本控制住了工业行业的排放总量。


  日前出台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明确提出,国家将重点推进包括印染行业在内的11个行业节能减排,明确目标任务,加强行业指导,推动技术进步,强化监督管理。其中还特别指出,实行电力、钢铁、造纸、印染等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这意味着印染行业按照现在的标准仅仅进行达标治理是不够的,“十二五”期间要着力解决行业现存的问题,进一步拓展节能减排空间。印染行业为什么会被纳入总量控制范围,行业现在存在什么问题?面对“十二五”减排的压力,行业又将采取哪些措施?记者日前就上述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


  总量非最大,为何被点名?


  印染企业集聚度高造成环境压力大


  在得知被纳入“十二五”减排的重点控制行业时,印染行业内颇多惊讶。虽然《方案》中提出,造纸和印染行业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占工业排放量的40%左右,但相对于造纸行业,印染的排污量并没有那么大。据中国印染行业协会秘书长陈志华介绍,印染行业化学需氧量排放占工业排放量的7%,氨氮仅占5%。


  陈志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在我国,纺织印染工业产能较大,并且较早进入市场化。客观来看,我国纺织印染行业的整体运转水平处于世界中上等。近二三十年来,随着国外纺织印染工业的萎缩和国内行业技术、管理上的进步,我国的纺织印染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强。


  这样一个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行业为什么会被纳入总量控制范围呢?


  中国环境规划院水环境规划部总量控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吴悦颖此前曾向记者表示,印染行业内中小企业较多,存在结构性问题。加之企业集聚度高,以规模以上企业(规模2000万元及以上)统计,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5省产能占了全国的90%左右,而仅浙江一省的产能就占了50%以上。行业的结构性问题和企业高度集中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使总量控制盯紧了印染行业。


  尽管“十一五”期间,工信部曾经对印染行业进行过整合,2009~2011年规划淘汰产能75亿米,并关停了许多小作坊、小企业,但印染行业的结构性问题仍然突出,还需要进一步调整。


  另外,印染加工过程中,用水量大、排水量大、排放废水中污染物浓度高、色度深是主要特点。《2008年重点行业工业污染防治报告》中显示,在生产同类单位产品的情况下,我国印染废水中污染物平均含量是国外的2~3倍,用水量则高达3~4倍。印染废水不仅是行业主要污染物,印染废水所产生的污泥处理起来也存在一些问题。


  分析国内外印染行业生产工艺技术和印染废水处理技术,从技术本身来说,我国与先进国家没有太大差距。我国很多大型印染企业对节能减排工作也非常重视,积极开发、应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但是,先进的工艺技术需要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相应环保设施相配套,并需要较高的运行费用。而我国印染行业是微利行业,很多中小企业在节能环保方面的资金投入相当不足,先进的工艺技术在行业内没有得到普遍应用。


  “十二五”总量控制怎么抓?


  “技术中有管理,管理中有技术”将是主要措施之一


  “十二五”刚开始,《方案》中就明确提出对印染行业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这对印染行业来说是巨大的考验。


  目前,印染行业所使用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依然为1992年制定的,即《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1992)》。面对“十二五”减排压力和减排指标的提高,环境保护部将加快出台新的行业标准,已经向行业协会征求过意见。


  新标准将提高污染物排放限值,这预示着企业节能减排压力更大,治污成本也要进一步增加。


  “十二五”期间,行业协会除了继续推出先进且实用的技术推动节能减排,将更注重管理减排。陈志华说,“我们会继续进行技术推广,但管理方面也会加强,做到技术与管理并重。”


  在管理减排方面,行业协会将帮助企业建立节能减排管理制度,如最简单的奖惩制度、考核制度。要建立三级计量制度,把水表、电表等仪器精确到每一个机台,这样就能明确、具体地知道哪里耗能高、哪里耗能少。把计量制度落实到位,才能针对具体工序开展节能减排工作。

2页 当前为第 1[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