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美国大使馆每日公布的北京空气指数,PM2.5这个颇为专业的词汇也许还埋没在北京的灰霾里,而不会像如今这般受人关注和警惕。
面对质疑,北京市环境保护局称,美大使馆发布的数据与官方数据不具可比性,不应作为判断空气质量好坏的标准。美国大使馆新闻发言人包日强(RichardBuangan)也在给时代周报的回复中表示,在大使馆屋顶安装一台空气质量检测仪是为了方便美国公民了解每日出行空气状况,既不准确代表整个北京地区的空气质量,也不具“长期研究价值”。
如果细细回溯历史,其实中美在环保问题上的纷争由来已久,而此次PM2.5之争只是其中一个注脚。就在12月初召开的德班气候会议上,美国就公开指责中方“并没有为2020年做好准备”;而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则在会议的最后一天怒斥西方国家“没有资格讲道理”。
如此激烈的争论,背后是中美两国在环保和减排立场上的不同,而面对着自己在哥本哈根承诺的2020年比2005年减排40%-45%的现实目标,中国政府显然已经意识到自己面临着的重重困难。
北京标准超世卫2.5倍
2011年12月4日7点,由美国大使馆发布的PM2.5(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数据引起了网友和北京市民们的震惊。在这组数据中,北京空气中PM2.5质量指数为522,超过了美国环保局网站上最高污染指数500,健康提示为BeyondIndex(超出指数),与同日北京市环保局发布的“轻度污染”的检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尽管争论如此激烈,并且会一直继续下去,但是事情在悄悄地发生变化。美国方面的环保数据引起了各界对中国空气污染检测的关注,12月7日,国家环保部对此作出回应,该部网站表示,会将PM2.5纳入国家空气质量标准,并宣布将在2016年全面实施新标准。
“我想,(美国大使馆的数据)达到了一种积极的效果。”现居北京的美国人安雪峰(StevenQAndrews)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尽管大使馆使用的评估方法和检测手段与中国官方不同,但是这次的结果至少可以让整个社会反思当前中国空气污染现状,推动更加有效地改善环境。
作为一名非政府组织的环境顾问,安雪峰自2006年就开始关注和研究北京空气污染状况。他也因为一篇质疑北京环保局数据的文章在一夜之间成为了媒体关注的对象。按照他的研究,中方与美方对中国大气环境评价如此之大,主要在于双方用来表述污染的方式不一样。
“按照北京市环保局的标准,PM10数值为50μg/m3(毫克/立方米)就已经算得上是优质的天气了,这样一来,北京在过去两年称得上优良天数的标准占80%;然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是PM10数值在20μg/m3以下才算得上是合格的天气,也就是说,北京市最优良的天气的PM10数值,也超出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将近2.5倍,更不用说尚未进入国家实施标准的PM2.5了。”安雪峰表示,PM2.5比之PM10,给人体造成的危害更大,“这种可吸入颗粒物不仅仅是进入肺部,而且还会对人体的大脑和心脏造成不良影响,不幸的是,小孩和老人们是最大的受害者。”
不仅如此,通过整理北京市环保局七个监测站的数据,安雪峰发现,从2006年开始,北京市环保局不再使用前门和车公庄这两个污染最严重站点的数据来评定每日空气质量状况,2008年,干脆在空气质量更好的郊区新设了三个监测点。
“的确,大多数国家都不会用最差的数据判断整体的达标情况。”安雪峰在自己的文章中分析,但是也不是像北京这样用一个精挑细选的样本作标准。
不仅在北京,美国在广州的总领事馆也新近增加了一个空气监测站,每日检测的数据很快也成为了网友转发的热点。
“美国大使馆定期会与中国政府交流沟通,我们会继续就空气质量检测和其他事务与中方开展合作的。”美国大使馆新闻发言人包日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中美“挟持”气候谈判?
12月11日,在南非德班联合国气候变化的最后一次全体大会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没控制他的分贝和语气,强烈批评一些国家未兑现承诺。
谢振华怒言:“到现在为止,有一些国家已经作出了承诺,但并没有落实承诺,并没有兑现承诺,并没有采取真正的行动,讲大幅度率先减排,减了吗?要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你提供了吗?讲了20年到现在并没有兑现。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我们要发展,我们要消除贫困,我们要保护环境,该做的我们都做了,我们已经做了,你们还没有做到,你有什么资格在这里讲这些道理给我!?”
有人分析解振华之所以发飙,很大原因在于此前他公布了五个前提之后的当天下午,却遭美国代表倒泼冷水。美国特别气候代表托德·斯特恩(ToddStern)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中国的立场没有改变,中国并没有为2020年做好准备”。
据德班会议现场的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王克博士透露,美国在会上表示中国现在有很多外汇储备,对于绿色气候基金,美国也要求中国出资,来援助最不发达国家,包括非洲和一些小岛国。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