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资料 » 节能技术 > 节水技术 » 正文

浅谈节水技术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30日 来源:

....

  1. 前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用水呈逐年递增趋势。城市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等,其用水过程绝大部分是在室内完成的。据资料显示,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4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特别是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节水成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建筑节水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制定有关节水的法律法规,加强日常管理和宣传教育,全面开展节水工作,采用节水设备,搞好污水处理及污水回用,保护生态环境,是当前给水排水设计的重点。


  2. 建筑给水排水节水的主要措施


  2.1 确定合理的用水量定额


  严格执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的生活用水量定额标准,并非用水量越高越好。合理设计建筑给水系统。主要可通过下列方法实现:充分利用市政管网的压力,直接供水。合理进行竖向分区,平衡用水点的水压;采用并联给水泵分区,尽量减少减压阀的设置;推荐减压作为节能节水的措施,减小用水点的出水压力;合理设置生活水池的位置,尽量减小设置深度,以减少水泵的提升高度;优先考虑水池一水泵一水箱的供水方式。推广采用节水的卫生器具。如限制卫生器具的流出水头、红外线感应龙头和便器等,不应采用无控制花管、长流水的小便槽。合理采纳变频调速泵组供水。当采用变频泵供水时,应优先采用变频变压变流量的给水方式,其节能效果要优于变频变压变流量的给水方式,当采用变频恒压变流量时,工作压力的设定应接近水泵工频运行时高效段扬程的下限;工作水泵应选用2台或2台以上,不同级配工作泵的流量宜以1/2的流量梯变,宜采用大小水泵搭配的形式,并设气压罐小流量给水。当市政条件允许时,宜采用叠压供水设备。具备条件的,应当至少选择一种可再生能源(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用于建筑物的热水供应,现在一些中小城市已普及推广太阳能热水导流设计使用。在太阳能的利用上,有条件的可采用太阳能蓄热技术,太阳能热水器可采用强迫式、自然式循环太阳能热水器和直流式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热能再利用与节水技术还应相互结合。太阳能热水器可作为热水供应的预加热措施,可设在其他热交换器的前端。从技术可靠、经济适用的角度出发,应合理配置纵使各种不同热源的比例关系。对集中热水系统远距离的少量供热点可采用局部加热方式;对不同场所可采用不同的热源形式。热水供应系统储水温度宜控制在55~60℃。应合理确定热水用水量定额、耗水量、耗热量、供水水温、水质等热水系统的基本设计参数。热水供应管网宜采用同程回水的给水方式。


  2.2 雨水的利用


  雨水的利用是将雨水收集起来,经过一定的设施和药剂处理后,得到符合某种水质指标的水再利用过程,处理后的雨水可以用于厕所冲洗、城市绿化、景观用水以及其他适应中水水质标准的用水,减少用水量,减轻污水处理费用。雨水的收集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采用排水管把建筑物屋顶的雨水引入雨水沉淀池,沉淀池可以做成几级,一级比一级稍低,最后一级沉淀池的水流入蓄水池,然后送入中水系统。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展开了对雨水利用的研究。


  2.3 开发第二水资源


  建筑中水系统是典型的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装置,是介于建筑物内上水和下水之间的水处理和供给系统,将建筑物内的污水、废水加以收集、处理,实现生活污水、废水的重复利用,既节省水资源,又保护环境,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活用水中有许多水量消耗均不与人体直接接触,如:冲洗厕所、冲洗汽车、园林绿化、喷洒道路等。在公寓、住宅和宾馆中,排放大量的沐浴及盥洗水,应考虑将其经适当处理后供这些生活杂用。推荐的水中水处理工艺为:原水→机械格栅→毛发过滤器→调节池→混凝→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中水池→〔中水泵→中水屋顶水箱→专用水管系统→(水表)用水点〕。


  在浴用水占总用水量50%以上的宾馆、公寓、高级住宅等建筑中,可考虑采用中水处理系统,以满足冲洗厕所、绿化灌溉及补充部分冷却循环水的水量要求,可节约至少30%的生活用水量。因此,从节水节能的长远利益来考虑,排水系统采用优质生活废水和粪便污水分流体制,将优质生活废水如洗脸水、洗菜水等进行收集、处理,水质达到中等水质标准后,然后送入中水系统。生活污水尽量处理回用,污水回用带来多种外部效益:(1)减少了污水排放,降低了水资源的污染程度而带来了环境效益;(2)汗水回用减轻了居民的用水经济负担,给居民和社会带来经济效益;(3)污水回用大大降低了水资源的浪费,彻底符合节约用水思想,从而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从成本费用角度,用污水回用代替自来水,其成本大大降低。尽管初期投资增加,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其成本费用还是低于直接使用自来水的成本费用。在水资源越发缺乏的情况下,中水势在必行,是今后节约用水发展的必然方向。

2页 当前为第 1[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