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洪山区青菱湖畔,一块半个篮球场大小的水泥地,上面有一间20多平米的房间厂房,几台设备,这就是洪山区红霞村污水处理站。现场没有臭气,没有噪音,只有打开检查井口才能发现整套污水处理设施在地下默默工作。
红霞村污水处理站,是武汉市第一个村级污水处理站,建于2005年底。在红霞村的带动下,青菱湖畔的另外两个新村——园艺村和青菱村,也相继建起了污水处理站。
首座村级污水处理站
昨日中午,刚吃过饭的红霞村民高作文将一盆洗碗水,习惯性地倒进水池排放到下水道。也许他从未想过,这些生活废水流到了哪里。
“哗哗哗……”洗碗水经过专门收集污水的下水道,一直流到村旁的污水处理站。经过格栅井口的洗碗水,被抽水泵提升到调节池,然后再经过厌氧除磷池、生化池等8道工序,一盆浑浊的洗碗水,又重新变回清水,直接被排放到青菱湖。
青菱湖水域面积有12000亩,属于三类优良水质,湖面上10艘小渔船在撒网,成群的水鸟从水面掠起捕食。“我们决不能干贻害子孙的事。”时任红霞村村支书的万建平说,水质优良的青菱湖是红霞村农民心目中的“母亲湖”,几千人傍水而居。
黄家湖大学城的建设,使红霞村大部分土地被征用,2005年,该村在青菱湖畔兴建农民新村。为保这一湖碧水,2005年底,村里投资126万元建成武汉首家村级生活污水处理站,专门处理村子的生活污水,处理效果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日处理污水量达1000吨。
红霞村污水处理站面积约为半个篮球场大小,一间20平米的厂房,几台污水处理设备,没有噪音,没有臭味,要不是空地上整齐排列着的10多个井盖的提醒,很难想象这是座污水处理站。
在武汉具有示范意义
2月底,武昌部分居民受怪味自来水困扰,为此闹心几天。随后,武汉环保部门发布消息,称自来水的异味来白沙洲水厂取水口上游的污水。
洪山区环保局副局长金昌华说,“武汉郊区的污水收集管网和处理站没建立起来,生活污水是白沙洲水厂取水口的主要污染源。”
红霞村周边有青菱湖和黄家湖,湖泊周围还有园艺村、青菱村等村落,以及黄家湖大学城。这两大湖泊与长江相连,如果这些湖水受到污染,将直接威胁到白沙洲水厂取水口水质。
目前白沙洲大道沿线,正在大规模拆迁还建,武汉有些城中村还建房就建在东湖边,但让他们上污水处理设施难度却很大,红霞村污水处理站在武汉具有示范意义。
在红霞村的带动下,目前建在青菱湖畔的另外两个新村——园艺村和青菱村,也都建起了污水处理站。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