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2011年必比登新能源车大赛第三名的上海牌氢燃料电池车在柏林勃兰登堡门前参加展示。
按照节能减排的路线图,零排放,资源几乎没有穷尽的氢能源,被作为节能减排的终极方案。到目前,氢能源车从技术上说,已经获得成功,但是大规模的商业化运行,基础设施支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氢动力“重新定义汽车”
170年前,英国物理学家格鲁夫爵士,第一次成功地实现了电解的逆反应并产生了电流。这正是今天氢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格鲁夫也许想不到,他的发现在几代人之后是用于太空旅行和汽车新能源的一项关键技术。
氢动力车,以其氢资源在地球上最为丰厚,排放污染为零,而成为实力最强的一批世界汽车大厂商极力攻占的技术制高点。奔驰和通用在氢燃料电池车的研发上下了大工夫。
早在1997年7月,在斯图加特奔驰研发中心的院子里,我看到奔驰刚刚开发出的第一代氢燃料电池车。当时的燃料电池体积还很大。那是一辆类似国产金杯大小的面包车奔驰MB100,除了前排驾驶座,车厢全部被巨大的燃料电池组所占满。
在新世纪的头十年,我也目睹并且试驾过美国通用三代氢燃料电池车。
2000年10月,第一代通用氢燃料电池车“氢动一号”来到中国,在北京交通部试车场向中国汽车业和科技界进行展示。它以欧宝赛飞利为基础,方向盘、刹车、离合器、仪表盘一应俱全。介绍氢燃料电池原理时,陈祖涛前辈拉我坐在会场前排。
简单说,燃料电池是由极板夹着极薄的电解膜构成,电解膜两侧覆有铂层,构成电池的正负两极。在电解膜一侧的阳极上,氢气被铂催化剂分解为电子和质子。质子可以穿过电解膜,与空气中的氧生成水雾排出;电子则统统被电解膜拦下,集中起来生成电。电流储存下来,从而带动电动机驱动车辆。
我最难忘的体验,是2003年7月在底特律附近的米尔福德试车场驾驶通用第二代氢动力概念车Hy-wire。从严格意义上说,Hy-wire甚至比一架直升机与传统汽车的差异还大。
通用推出Hy-wire成为全球汽车业公认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它不但使用了氢动力,而且摒弃了传统汽车上必不可少的方向盘、变速箱、传动轴等传统部件,实行了电脑产品类似的“线传”控制,开车完全改变了今天的方式。“氢动力+线传”,使Hy-wire真正成为“重新定义”的汽车。
阳光下的Hy-wire闪着银光,大小如同一辆流线型豪华轿车。Hy-wire的氢燃料电池、电动机和线传系统都藏在车的底层,上层就完全成为乘坐空间,坐进车里,前窗玻璃一直延伸到脚前,空空荡荡的车头和座舱连成一体。坐在车上有一种坐在玻璃阁楼里的宽畅和通透感。
Hy-wire最吸引人的地方是没有方向盘,只有一个如同游戏机用的双握手柄。操控之便捷超乎想象,握住手柄轻轻向外翻,起步,加速;向内收,则减速,刹车。左右转动手柄,即可自如转向。双握手柄中间的摄像屏幕即后视镜,车后情景一目了然。没有油门,也没有制动踏板,双脚得到彻底解放。
试车跑道呈圆形,用红色雪糕桶桩标出弧线,我驾车有意贴近雪糕桶,以测试操控的准确度,的确得心应手,而且有一种车随心动的驾驶快感。Hy-wire在行驶中几乎没有噪声,勉强可以听见电动机轻盈的哼唱,流畅得如同轻舟无声地划过水面。
Hy-wire喝的是液态的氢。在车门下有个像笔记本电脑的电源插口的输入孔,直径两三厘米,通用的技术专家告诉我,那就是加氢的接口。氢在燃料电池中与空气中的氧结合,产生的电能驱动电动机,形成Hy-wire行进的动力,如果说有什么排放物的话,那就是纯净而雾化的水。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