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欧盟规定,自今年1月1日起所有使用欧盟机场的民航飞机全部纳入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ETS)。这是欧盟27国一致的决定,其目的是欧盟所声称的“遏制全球变暖”。
这几乎招致全球民航界同声反对,在现有欧盟航空市场占据较大份额的中国航企反应尤烈。据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预计,2012年欧盟依据该项法案征收的“碳排放税”将给中国航空公司增加约8亿元的成本,到2020年将可能增加到30亿元。
欧洲以外的航空公司也将无一例外受到这一规定的影响。2013年4月30日是欧盟给各国航企设定的第一个缴费日。此前,各国航企尚不用给欧盟支付碳排放税。但可以想见,未来这一年,全球航空业界将注定无法平静。
显然,这对于欧盟来说,并不是一件完全有利的事,而是一把“双刃剑”。但欧盟对此政策似乎态度非常坚决,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考量呢?
客观上,欧盟一直是全球最重视环保的地区之一,于2005年1月1日就正式启动碳排放交易机制。其基本思路是:按照“限制和交易”的设计,通过每年给企业发放一定的碳排放配额,迫使企业节能减排;对于超过配额的碳排放,企业只能从碳排放交易市场上购买,没有用掉的配额则可以出售。
2008年,欧盟正式立法规定,从2012年1月1日起把航空业纳入碳排放交易机制。
资料显示,当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航空业的排放比例占到2%到3%,从1990年到2006年间增长了98%。依此速度,预计到2020年,航空业的碳排放量将达到8亿吨。
张起淮认为,“限制航空业的碳排放量势在必行”,而这正是欧盟强力推动碳排放交易机制的背景之一。
除去环保的动因之外,欧盟通过此项征税获得的利益也不容小觑。多位业内人士介绍,仅在2012年,欧盟通过向各国航空公司征收“碳排放税”,就将获得约12亿美元的收入。这之后,因为欧盟为各航空公司设定的免费配额是逐年递减的,其每年获得的税收收入还会进一步增加。
更加重要的是,欧盟通过率先推动“碳排放税”,将可能在未来把该项区域性减排方案延伸到全球范围。由此,欧盟可能取得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领导权和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场上的主动权。张起淮指出,当前中国的碳交易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如果任由他人制定游戏规则,处境极为不利。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新闻发言人、党委工作部部长赵继军表示,这已不是单个航空公司所遭遇的挑战,“已经上升为国家行为,需要从国家层面统一应对。”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