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高层动态 » 正文

周生贤:建设美丽中国 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4日 来源:环境保护部部长 周生贤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今天,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第二届年会在珠海召开。我代表环境保护部,向年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环保事业的社会各....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第二届年会在珠海召开。我代表环境保护部,向年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环保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第一次单列一个部分加以论述,有关内容和要求写入新修订的党章。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个突出亮点,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我认为,美丽中国是科学发展的中国,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是生态文明的中国。我着重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与大家交流看法。

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强调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这是历史性贡献,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观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提供了先进的理论指导和强大的思想武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进一步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大任务,是解决制约科学发展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

我们党在十七大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十八大将其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并作出全面部署,这是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积极吸收实践经验的智慧结晶和战略抉择。全国环保工作者也做出了积极贡献。在理念方面,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坚持环境保护优先方针,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的制度和体制等新理念,以及中央交办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研究提出的建议,被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文件和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所吸收。在环保工作中,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为培育壮大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很多亮点。比如,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作用进一步显现,污染减排强力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示范创建全面推进。其中,一系列生态示范创建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成效明显、广受好评。2000年以来,国家组织推进生态省、市、县创建活动。全国已有15个省(区、市)开展生态省建设,13个省制定实施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1000多个县(市、区)开展生态县建设。环境优美乡村、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环境友好企业、绿色社区等创建活动全面铺开。这从一定程度上表明,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和丰富,具有深厚的认识基础、群众基础和实践基础。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指向,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一是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是我们党随着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和认识的不断深化,深刻把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生态环保规律,立足经济快速发展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着眼破解人与自然日益突出的尖锐矛盾,积极应对当前和长远发展不可持续的复杂局面,在继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加以提炼和概括的最新理论成果。

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均衡发展指明了路径。保护自然就是保护和造福人类。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因此,人类应该像对待自己的身体一样对待自然界,高度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与优化,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统筹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既关注经济指标,又关注资源环境指标,既积极实现当前的目标,又为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是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积极主动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部署。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特别是环境权益的集中体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洁净的食品、优美宜居的环境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不仅保障和改善了民生、巩固和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而且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领域和范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又是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其中,经济建设是基础,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先导,社会建设是归宿,生态文明建设是前提。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是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充分吸纳中华传统文化智慧并反思工业文明与现有发展模式不足,积极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贡献。生态文明建设,以我国传统文化为重要背景并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沃土之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观念和思维方式自古以来就渗透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积淀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它强调天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互惠共存。中国传统文化象征之一的太极图,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如何和谐共处。在太极图中,阴阳鱼合抱共含对立统一,在内部两条鱼的边缘结合得天衣无缝,外围共同构成一个正圆。太极图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事物都包含两个对立的方面,对立才能统一。两个对立面协调、融合,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整体。同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是如此。人类本身是大自然的一员,人类生存于自然、发展于自然,人与自然本来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人们对自然的损害就是损害人类自己,呵护自然就是呵护人类自己,改善自然就是发展人类自己。

我国是在推进工业文明进程中建设生态文明,不是否定工业文明,而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人与自然关系,在持续保持和享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实现工业化、城镇化;这既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特色所在,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有益尝试。

3页 当前为第 1[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