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秸秆7亿吨,折合成标煤约为3.5亿吨,相当于7个神东煤田,全部利用可以减排8.5亿吨二氧化碳。在日前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农业部召开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场会上,以秸秆为代表的生物质能利用成为热议话题。
与会人士认为,在我国长期以煤为主且供求缺口较大的能源结构中,生物质“绿色能源”如能得到快速发展应用,不仅将有效弥补我国煤炭能源的不足,而且其带来的环保减排效应不可低估。
秸秆资源化纳入国家行动
“村村点火、田田冒烟”,这是农忙时节不少地方头疼的“风景”。一到农忙季节,大量秸秆被农民焚烧掉,不仅严重污染环境,威胁航空安全,而且浪费了宝贵资源。
“秸秆用则利,弃则害,为大量闲置的秸秆资源化利用寻找有效解决途径,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说。
他认为,随着能源紧张、气候变化,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日益成为共识,我国秸秆综合利用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彻底解决秸秆出路问题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也认为,“我国的能源供应仍然过度依赖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秸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既可节约和替代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更可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据介绍,秸秆是可再生能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吨秸秆相当于1吨标准煤,我国年产秸秆7亿吨相当于3.5亿吨标准煤,可以减排8.5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2007年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8。
正是秸秆在缓解中国能源资源短缺的巨大潜在作用,国家专门成立了秸秆综合利用协调机制,并在去年由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要求各地加快秸秆综合利用,力争到2015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0%。此次秸秆综合利用现场会就是在这一协调机制建立以来首次召开的全国性秸秆利用会议。
解振华在会上表示,我国将大力推动农作物秸秆在农业领域的循环利用,积极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加工业,有序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通过合理规划,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以秸秆综合利用优势企业为龙头,形成收集、运输、储存、利用一体化,促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
低碳之路带动“秸秆能业”迎来春天
事实上,随着传统石化能源资源的日益紧张和“低碳之路”广受认同,越来越多企业也加入到积极利用生物质能的行列中。
洗衣粉是传统的高耗能产业,然而,在联合利华合肥工厂,这里的洗衣粉车间采用的却是秸秆为原料的生物质能,这也是目前中国日化行业中唯一一组以秸秆作为燃料的燃炉。
“秸秆属于生物质能,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具有可再生、低污染、分布广泛和总量丰富的特点。在洗衣粉行业中推广生物质燃炉技术,将对节能减排产生明显的效果。” 联合利华大中华区副总裁曾锡文说。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