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观点评论 » 正文

央视网评:莫让环保再成发展车轮下得过且过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3年1月17日 来源:央视网

近日,北京、河北等十余省出现严重雾霾天气,某些时段PM2.5等监测指数濒临“爆表”,面对萦绕四周的“毒气”,公众现在能期待的恐怕仅仅是一场西北风了。媒体报道,无....

近日,北京、河北等十余省出现严重雾霾天气,某些时段PM2.5等监测指数濒临“爆表”,面对萦绕四周的“毒气”,公众现在能期待的恐怕仅仅是一场西北风了。

媒体报道,无论是官方还是非官方的监测结果都显示,北京等地的空气污染一度超越世界卫生组织设定的危险等级,达到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程度。而后北京市环保局召开的新闻通报会上,环保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表示,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这些污染源排放量大是造成本次严重污染的根本原因。

污染袭来,各地政府实施应急方案、临时抱佛脚恐怕是唯一选择,向公众传播防护办法、汽车限行甚至工厂暂停等措施会起到缓解作用,但空气质量显然无法立即改善。此情境下,每个人都是同呼吸、共命运,雾霾既是对政府相关应急预案的考验,也是对所有公众长期以来生活习惯的挑战,而公众环保习惯的养成,其实与政府主导的发展路径不无关联。

有人说,当下中国需下决心实现好一种再平衡,平衡的一端是环保,另一端是发展。这个实际上老生常谈了几十年的话题依然是盘绕在中国上空的雾霾。雾霾天气等环境问题已然成为几十年经济高速发展难以避免的副产品,尽管它们是有毒害的,但公众和政府都显得应对乏力。

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产业的发展中,环境保护一直是一个摆在台面上一说再说,却藏在台面下得过且过的问题。

从表象上看,一方面,经济依赖煤、油等粗放式发展,地方对GDP嗜血似的饥渴,本应起到把关作用的环境影响评估等制度形同虚设,环境保护法律被有意绕过,靠环保一个部门左右不了整个经济巨轮;另一方面,公众“沉醉”在工业经济带来的现代化便捷之中,近年来,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是不争事实。人们享受着看得见的工业产品的便捷,呼吸着看不见的被污染的空气。

而在国家的内核和公众的内心,经济发展应该秉持一种什么样的理念,无论是已经写进国策甚至是大中学生教科书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还是十八大建设美丽中国的图景,政府还是民众,都耳熟能详,但这些顶层理念恐怕还尚未植入发展的思想精髓里。

我们的发展,依旧迷失在环境保护的固有伦理之外,长期以来,发展的目标指向的是更大的城市、更宽阔的道路,更宏伟的经济数字,这没有错,但更重要的,发展应该是每个民众的生活、健康和心情更好,而这些却以缺少衡量标准为理由而难以突破,但我们能否因此望而却步?显然并非如此,对自由呼吸的渴望是发自内心的,当从底层期盼到顶层设计达成一致时,有环境保护的发展是谁都无法拒绝的。

治理雾霾不是实施几项应急机制就可以的,解决发展中的环境问题也不是喊喊口号一蹴而就的,但环境问题持续在发展中徘徊已经让每个人都在日益付出沉重的代价。驱散雾霾,实现环保和发展的再平衡,不能再指望老天爷的心情了。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