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探索发现 » 正文

从里约到哥本哈根 中国气候谈判抗争17年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4日 来源:南方周末

....

  几天前,发改委气候变化司国际谈判处处长李高和他的同事们已经动身前往哥本哈根。


  李高已经数不清这是自己今年第几次,前往这个听上去很具童话色彩的北欧城市了。不过这一次,他带了一个很硬的“筹码”。


  上周四,中国宣布2020年将把单位GDP碳排放削减40%至45%。美国在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减排目标。


  “通向哥本哈根全面协议的最后两扇大门被开启。”外媒如是评价。哥本哈根前夜,近乎微弱的希望之火似乎被中美联手点燃。


  事实上,在以“数字”说话的气候谈判舞台上,前有巴西、印尼以及韩国相继宣布了自己的减排目标,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虽然并不承担减排义务,但也需要作出自己的“表态”。


  过去十几年来,对于李高和他的同事们来说,每一次谈判都是艰难、乏味和无聊的。2009年以来,所有谈判均无果而终,这为哥本哈根大会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我们回来了,气候变化问题刻不容缓,美国希望起到领导作用。”3月的波恩会议上,参会的中国代表依然记得,带着新任总统奥巴马对于气候变化问题的承诺,美国重返气候变化谈判舞台。


  戏剧性的是,面对发展中国家提出的40%减排目标,美国不仅三缄其口,直到会议结束,也没有再提“领导”二字。


  这种“推卸责任”的做法很大程度上成为巴塞罗那会议“退场事件”的导火索,并几乎让“京都议定书”葬送。


  今年一场有关气候融资的谈判中,参与的中国代表团成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因为发展中国家代表要在“增加气候投资”这句话中增加“大规模”三个字,双方僵持了几个日夜。


  “利益当前,即使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明确规定了,很多时候发达国家也会想方设法地逃避责任。”这位代表团成员说。


  现在是中国代表发言


  “Now,China, the floor is yours(现在是中国代表发言)”,每当大会主席宣布这句话时,气候谈判的大会会场通常会变得鸦雀无声。


  来自各国地代表迫切地想要倾听来自中国的声音,2008年参加了波兹南会议的中国代表感受到了这一变化。


  世界开始倾听中国的声音,不仅仅源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排放国之一,更重要在于中国正积极步入全球气候谈判的舞台中央。


  这一变化,始于2007年12月的巴厘岛会议。


  2007年12月15日,作为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苏伟对当天发生的事情记忆犹新。


  当日一早,大会主席和秘书处试图在没有中国等国参与下召开大会,讨论并意图通过正在磋商的文件。

2页 当前为第 1[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