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浙江环保竹篮送进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9日 来源:钱江晚报

....

 

50只由本报读者制作并委托记者带到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环保竹篮,8日在贝拉会议中心赠送给来自世界各地的50名与会代表、媒体记者。环保竹篮成了大会代表们眼中来自中国浙江的珍贵环保礼物。 朱国平/摄

 

 


本报记者递上的环保竹篮成了大会代表和媒体记者们眼中来自中国浙江的珍贵环保礼物。 朱国平/摄

 
  从中国到丹麦,从浙江到哥本哈根,飞越7000多公里,50只由钱江晚报读者制作并委托记者带到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环保竹篮,8日在贝拉会议中心赠送给来自世界各地的50名与会代表、媒体记者及其他参会者,把中国浙江民众从自身做起,减少排放,保护环境的行动与声音带到会场。


  竹篮传递


  浙江民众环保声音


  这些竹篮由钱江晚报读者、浙江永嘉农民陈飞提供,他长期关注环保事业,并在村里倡导使用竹篮,拒用塑料袋。他当选中国人大代表后,提出了限用塑料袋的提案,并推动了中国限塑法规的出台。


  气候大会开幕前,他获悉钱报记者将赴哥本哈根采访的消息,便主动前来联系,希望记者捎带竹篮送给参加会议的代表,展示中国民众的环保意识与倡议。


  昨天是气候大会第二天,记者背上竹篮,坐城铁转地铁来到主会场贝拉中心。过安检时,装竹篮的箱包被久久留在扫描透视机中,安检员看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要求记者打开包裹。记者解释说,这是毛竹制作的篮子,是绿色环保制品,将作为礼物送给出席会议的代表。保安明白了记者的意思,连连表示赞许并迅速放行。


  挪威记者


  要把竹篮写进报道


  第一只竹篮在新闻中心送出。收到这份礼物的是挪威女记者Anne Vinding,来自一家名为VG multimedia的媒体。收到竹篮,她一脸惊喜地说,“这是绿色制品,可以重复使用,非常好”,还连连表示感谢。


  在每一个篮子里都放着一份去年《人民日报》对陈飞推广环保竹篮报道的复印件。因为担心老外看不懂,记者又打印了一份英文简介。看了介绍,Anne对中国普通民众的环保意识与自觉的环保举动非常感兴趣,她决定围绕这件事写一个报道,并希望记者提供更详细的资料。

2页 当前为第 1[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