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能源战略专家武建东教授
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的首次访华将对中国的能源战略提出怎样的考验?在气候问题日益突出、清洁能源革命渐行渐近的关口,中国将在未来的全球分工体系中扮演什么角色?中美两个大国在气候与能源方面的合作又将给世界经济带来哪些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昨天独家专访了能源战略专家、《科学时报》首席经济学家武建东教授。
作为能源战略领 域的著名学者,武建东在业界第一个提出了中国需要大力发展智能电网的观点,被业界誉为“中国智能电网学说的奠基人”。而他提出的应制定以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能源作为中国主力能源的电网转型战略也代表了我国电网信息化革命最为创新的观点。他也是目前国内对美国新能源革命理解最为透彻的经济学家之一。
推进清洁能源改革
上海证券报:此次朱棣文访华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对美国经济振兴和清洁能源战略的意义何在?
武建东:美国众议院6月26日以微弱多数通过了旨在降低美国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美国对外国石油依赖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但接下来,该法案还要经过美国参议院通过才能最终在年底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前由奥巴马签署。该法案一旦被美国参议院否决,则无论美国是否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签字,结果都会是《京都议定书》的“翻版”。对此,反对派所持的一项重要反对理由就是美国改革后中国不改革会造成更大的贸易不平衡。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朱棣文此次访华就被赋予了非同寻常的意义。他此行的目的之一就是推动中美两国共同推进清洁能源改革,只有当中国与美国都参与了清洁能源改革,这项改革才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同时,朱棣文也希望中国能做出一个减排的承诺。
另外,由于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如果不能在下半年尽快启动清洁能源改革,则美国很难解决高失业率的问题。因此,这项改革也被视为美国启动的又一次经济复兴。可以说,美国之所以这么急于推动中国加入清洁能源改革,因为这是美国的希望所在,也是美国经济复苏的关键。
因此,朱棣文此行将首先希望促进中国在清洁能源方面的行动,以推动美国清洁能源改革法案在参议院的通过。此外,也为奥巴马的访华做铺垫。
中国应形成新能源产业架构
上海证券报:既然美国急于要获得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理解和共识,为何又宣称要征收碳关税?中国又该如何应对?
武建东:碳关税问题则是美国推动中国清洁能源改革的又一个策略,其实质是对国际分工的一种管理,是一个在中国推动清洁能源改革后国内增加的生产成本由谁来承担的问题,其最终将改变国际分工的责任和体系。如果中国通过推动清洁能源改革,既保持了产业竞争力,同时增加的成本还能由美国来承担,则中国推动这项改革将不成问题。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