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省委、省政府在汕召开促进粤东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开启了粤东“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变化、十年大发展”的新里程。3年后的今天,省委、省政府再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粤东。与上次不同的是,这一次赋予了粤东“五年大变化”更加丰富、完整的科学内涵,将引领和推动粤东地区新一轮科学发展。
本月17日,粤东地区工作会议在我市隆重召开。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带着对粤东美好明天的深深寄望,旁征博引,妙语连珠,纵论粤东五年大变化,勾勒粤东实现腾飞的清晰路径,体现了对正处在“爬坡越坎”关键时期的粤东“扶上马、送一程”的良苦用心,让与会者受到莫大鼓舞和鞭策。
汪洋以一席意味深长的话为本次会议画上圆满句号:“粤东的振兴发展,关系全省发展大局。粤东广大干部群众一定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全力以赴推进‘五年大变化、十年大发展’,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再创辉煌!”“我们相约在2011年再来粤东,检验‘五年大变化’的丰硕成果。两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希望同志们只争朝夕,不负时代!”“五年大变化”核心是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
近3年是粤东地区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改善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四市经济增长速度都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这是否意味着“五年大变化”的任务完成得差不多了?五年大变化的内涵是什么?讲话中,汪洋用了相当大的篇幅作了深度阐述,给与会者带来一场“头脑风暴。”“2006年粤东人均GDP为11200元,比全省低17084元,到了2008年,粤东人均GDP提高到15396元,比全省低22193元,绝对差距扩大了5109元,扩大的比率接近30%。未来若干年,这种状况很可能会持续下去。”汪洋首先引用一组数据说:“因为基数太低。过去几年粤东经济增长提速,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要实现真正意义的‘大变化、大发展’,任重而道远。”
汪洋指出,粤东经济社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面临转型发展的阶段性矛盾和特征,虽然表现得没有在珠三角发达地区那么突出,但也对发展造成了相当制约。“五年大变化”的核心问题,不仅要积极做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速度,更重要是要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不再重走珠三角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真正发挥后发优势,靠质量和水平,在科学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快发展、大变化”。“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人,粤东地区必须进一步谋划好、制定好‘大变化、大发展’的目标,在新一轮竞争格局占据有利位置。”汪洋说。
黄华华对当前粤东地区发展的态势和面临的机遇作了入木三分的分析,特别提出要做到“六个并重”:坚持做大经济总量与提高人均水平并重,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并重,坚持壮大民营经济与扩大招商引资并重,坚持承接外部产业转移与加强区域内资源整合并重,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并重,坚持改善硬环境与改善软环境并重。
城市化发展必须有大变化
粤东地区不能满足过去三年打基础取得的成绩,更不能因为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就有所松懈,要清醒认识不足,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树立更高目标。对此,汪洋特别提出要求:“粤东地区必须在产业发展、城市化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三个方面有大变化。”
谈到城市化率问题时,汪洋再次用一组数据阐明:“到2011年,粤东地区城市化率按‘五普’口径应达到60%,2008年,粤东地区城市化率约为56.6%,如果两年后达到60%,要增加约80万城市人口。这样看来,汕头要进一步巩固提高,其他各市要加把劲突破。”
汪洋对潮汕民居的建筑特色颇为赞赏,他说,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也越有生命力。建筑是凝固的历史,粤东民居很有特色,很有文化底蕴。粤东要建设有特色的宜居城乡。我们这代人有责任保护、传承和创新,这对广东经济文化发展意义重大。这方面我们希望看到真正的“大变化”。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