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品牌故事 » 正文

叶莺从柯达到纳尔科:又一次华丽转身

发布时间:2010年4月28日 来源:

....

  叶莺归来,再一次站在聚光灯下,不过这一次不是因为柯达。


  5月上旬的一个下午,北京朝阳区嘉里中心三层,曾被誉为“柯达女神”的柯达大中华区总裁叶莺宣布了她的转会——本来默默无闻的美国水处理环保公司纳尔科,随着叶莺出场,高调曝光在现场的200多家媒体面前。


  这次新闻发布会上,身为纳尔科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主席的叶莺,与其人生任何重要节点一样,细致,素雅。白色套装,蓝色底衬,蓝色的珠链。蓝白这两种颜色,正好是其新东家纳尔科的标志性色彩。而为了突出中国元素,叶莺穿了红色的高跟鞋。


  叶莺的细致,并非刻意,而是由来已久。2003年11月,柯达乐凯喜结连理,在签约仪式上,叶莺穿绿色上装,黄色高跟鞋,她此后的阐述是,“我穿绿装,表示当日的主角是乐凯,不是柯达。”

  与神采飞扬的叶莺相比,首次亮相的纳尔科全球主席方华德在将帅印交付叶莺的时候,则略显拘谨。这种拘谨,在某种程度上,也非常易于理解。


  或许是因为纳尔科公司太无名气了,或许是叶莺太有名了,这场履新的发布会,更多的问题集中在叶莺极其深厚的政界关系。众所周知,她缔造的柯达辉煌与其政界关系息息相关。


  正如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的一位专家所说,“叶莺光彩夺目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她对中国政经大局中‘国退洋进’机会的把握以及政府关系的成功运作,要是没有‘98协议’,绝没有柯达的‘中国盛世’,因此,本质意义上讲,叶莺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战略型企业家,而是一个高明的红顶商人和公关活动家。”


  公关活动家


  与大部分人相比,叶莺的人生似乎过于精彩。


  “我曾有3个梦想。”叶莺的3个梦想是舞蹈家、记者和外交官。时至今日,提及舞蹈家这个最初的梦想,叶莺仍有遗憾,而她的后面两个梦都实现了。


  叶莺1948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台湾大学,获得过文学及国际关系学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进入传媒行业。作为记者,叶莺采访过各国政要,其中包括1979年首次访美的邓小平、李光耀,还有当时的美国国务卿。


  1982年,叶莺加入美国商务部,先后在广州、香港担任商务领事及美国在台协会商务组组长,随后任美国驻华使馆公使衔商务参赞,成为美国政府中第一位被任命为公使衔商务参赞的女性。


  在商界,带给叶莺更大盛名的则是促成“98协议”,叶莺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个任务缘起于1994年秋天风景宜人的西子湖畔。新上任的柯达总裁裴学德在杭州求见当时主管中国经济的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提出了一个十分疯狂的动议:柯达出资不少于10亿美元,全行业收购中国胶卷企业。


  这个似乎有点异想天开的提议获得了朱镕基的认可,当时的状况是:1993年前后,国内胶卷企业全数亏损,行业总负债超过100亿元。而柯达则陷入了一种黑色幽默,在富士的步步紧逼下,节节败退。

  一个似乎可以看到亮色的方向契合了中国政府对国营企业改造无术的现实,这让朱镕基在第一时间同意了裴学德的动议。此后,柯达为合资问题与中国方面苦苦谈判了3年,没有结果,陷入僵局。

  叶莺的加盟使得谈判的格局得以扭转。


  1997年中央政府为柯达的合资项目专门成立中央协调小组,由“两委三部”的政府官员组成;同时,受柯达委托,由外经贸部跨国公司研究中心撰写的“柯达全行业合资”模式的研究报告,则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政界、学界对这种模式的疑虑。

  在某种程度上,这奠定了“98协议”的成功举措,是“公关定乾坤”。为什么叶莺能打开谈判的僵局?这与叶莺过去15年外交官的经历息息相关。叶莺在公使衔商务参赞位置上也一路顺风顺水,做得十分出色。她的那辆车牌为“使·0004”的坐骑能自如地出入包括中南海在内的中国中央各大机构,其政府关系可窥一斑。


  “98协议”使中国境内除“乐凯”之外的感光材料生产企业均被纳入柯达旗下,而柯达为此付出了12亿美元的并购代价。此举让叶莺成为柯达的功臣,此后,叶莺在柯达专门成立了一个20多人的团队,专攻政府关系;此外,美国驻华大使馆的前外交官安凯彬(ChristopherAdams)被叶莺请来,担任柯达中国公司首席代表,和她一起打理中国公司的事务。

2页 当前为第 1[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