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全球每年产生5亿吨电子垃圾 超过七成进入中国

发布时间:2012年5月23日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

 

离中关村不到3公里的北京后八家村,是北京废品的集散地。虽然村子本身已经被拆迁,但废品货场依然忙碌。


  业内人士称,《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去年8月实施后,固废物的进口来源受到限制,总量有所减少。为了收取原料,现在已经有物资再生公司在后八家村蹲点收“料”。


  虽然目前进口固废在全国固废占多大比例的数字还不确切,但在许多如废塑料、《管理办法》出台前的电子废弃物的分类领域中,国内再生环节中有超过一半都来自于进口。


  从全球源源不断流向中国的各种固废,有时被当成污染之害的垃圾,有时被看作资源,有时干脆被做成生意。


  为洋垃圾正名


  “我得强调,固废和洋垃圾不是一回事。”中国再生资源交易网总监齐斌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通常被舆论以洋垃圾指责的进口固废也是如此,沿海电子垃圾拆解造成的潜在污染一直吸引着公众的高度关注。


  洋垃圾是社会上的俗称,它有时指进口固体废物,有时又特指以走私、夹带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或限制进口的固体废物。


  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曾经表示,2010年我国废纸、废塑料、废五金、废钢铁、铝废碎料、铜废碎料等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实际进口达4000多万吨。占国内回收量近30%。这中间还不包括统计口径不同遗漏的部分。


  本报记者翻阅资料发现,目前国内各部委使用的名词也不同,环保部门称为“固体废物”,住建部门称之为“垃圾”,发改委在循环经济相关文件中使用“废弃物”一词,海关则是按具体货物名称,没有统称。


  “这其中涉及各个部门的利益。” 中国环境学会固体废物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聂永丰称。按照法律,废料进口——即进口固废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允许进口的固体废物,加工过程中没有毒害;第二类是限制进口,包括塑料、废五金等,循环利用过程中会释放有毒物质,需要环保部门的进口批文才能进口;第三类是禁止进口的,主要是废旧电脑、电池、手机、线路板、打印机等。


  第三类也被称为电子垃圾,因其回收不完整,且电子废弃物中的重金属对人体和环境都有害,所以历来成为舆论讨伐的焦点。“一般媒体反对的主要也是电子垃圾。”绿色和平组织污染防治项目主任赖芸说。


  不过在固体废物涵盖下,垃圾也会变身为再生资源。“中国一向有废品回收的传统,一来是因为中国人向来节俭,二来因为中国矿产资源缺乏。”聂永丰分析说。

2页 当前为第 1[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