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刘强在一篇文章中称,大量使用再生资源作为工业原料,可替代部分矿产资源,比如使用废钢铁和废有色金属,可节省大量成品矿石,使用废塑料可节省大量石油。
中国再生资源交易网上,分门别类地列举了钢材、金属、塑料等众多再生资源品类,“电子废弃物中,也有可以回收的物资,主要以回收的产品分类。”齐斌称。
半数来自进口
聂永丰认为,国外资源丰富,所以一切丢弃物都称为垃圾,从环保理念出发,这也是早期进口固废拆解地遭到攻击的原因,但如果从资源角度衡量,则要复杂得多。
据本报记者了解,2010年中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轮胎、废纸、废弃电器电子及报废汽车、报废船舶八大类再生资源回收总值达到5069亿元。中国物资再生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国内再生资源行业共有回收网店20万个,回收利用加工企业1万多家,从业人员1800万人。
按2010年进口固废4000多万吨计算,统计得到的进口固废产值至少在1500亿元。不过,赖芸称:“在新的管理办法之下,电子垃圾被归入禁止进口的品类,这部分在新规实行后,无法确切统计。”
国内从事进口固废加工回收的企业在实际中面临很大困难。“进口废塑料保守估计占到塑料再生的40%~50%,贵金属也占到很高比例,”齐斌称,“其中多数企业,在国内并没有介入回收体系,所以有企业北上建立办事处,填补空白。”
许可证制度实行卡住了正规企业的进口路径,但电子垃圾的渠道并没有完全堵上。进口电子垃圾多活跃在港口附近,早期就游走在合法与不合法的边缘。
齐斌介绍说,早期这个行业只要国外有货,运回国内处理后售卖,两边收钱,利润很高,但后来越来越规范,大的企业已经正规化,有厂房,有技术。一些个人依然游走在法律边缘,可能一夜暴富,但也不为外界所知。
据他称,早期从事进口固废的企业,有些已经在国外建立回收体系,解决原料问题。而同期,随着国内家电等废旧电子产品淘汰潮的来临,国内的货源也会日益充足。
同期,国内也在推行“圈区”化管理,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园,将原先分散的物资回收行业集中管理,减少污染,原来饱受指责的“垃圾回收”摇身一变,成为“资源再生”和节能产业的一部分。资源回收再利用比开矿节约能源,排放物也同期减少。
不过污染最严重的电子垃圾入境问题,依然无解。此前数据显示,全球每年产生5亿吨电子垃圾,其中80%运到亚洲,而其中90%进入中国(编者注:即5亿吨电子垃圾中72%进入中国)。
“政府应加强管理,在技术和税收上支持,企业有能力将进口电气废弃物的回收率提高,”齐斌说,“不然,难以管理。”
聂永丰则建议,应该明确和统一概念,将废弃物一起纳入再生资源范畴,站在资源利用的高度处理这些问题,制定政策。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