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三江源地区冰川退缩严重 约3000个湖泊已干枯

发布时间:2009年8月20日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

  拉响冰川“白色警报”

  “气候变化是源区生态恶性循环的根源所在。全球变暖,造成温度升高,致使冰川和冻土消融、湖沼湿地消失乃至土地退化,从而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刘时银说。

  调查显示,近50年来,黄河源区的平均气温上升了0.88℃;近20年来,黄河源北部季节冻土区地温升高了约0.4~0.6℃。冻土退化使地下水流系统发生改变,影响黄河径流的变化。多年冻土层内含有较高的碳和甲烷气体,冻土退化,使一部分原被冻结在冻土中的温室气体得以释放。

  中国气象局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室副主任徐影对记者说,今天的地球正处在2000年来最热的时期,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温度上升了0.85摄氏度。20世纪90年代是有史以来最热的十年。有温度记录最热的10个年份中有9个都出现在1995年以后。历史上最热的五年分别是1998、2001、2002、2003和2004年。如果这一趋势持续下去,到本世纪末叶,全球气温将会达到过去200万年之中的最高点。

  2005年7月7日,中科院和世界上其他10所国家级科学院联合发布了一份声明:“现在有坚实的证据证明全球变暖正在发生。直接的指标包括地表气温升高,以及海水表层温度升高等,其他现象还包括全球海平面升高,冰川退化以及其他一些物理及生态系统的改变。最近几十年变暖的趋势很有可能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全球变暖已经改变了地球的气候。” 

  “我们中科院的院士们正在开展一个‘冰川退缩前景’的调研,对冰川退缩趋势及其对青藏高原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作一个科学的分析。”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孙鸿烈院士对记者说,最新研究认为,若全球变暖保持现在趋势,到2070年,青藏高原的海洋性冰川面积将减少43%;2100年时,青藏高原的海洋性冰川面积将减少75%。大规模的冰川融化造成地表反射率的改变,将极大地影响区域气候过程和大气环流运动。

  孙鸿烈说,青藏高原主要的水源补给靠冰川融化,现在能明显地看到,有些湖水已经涨起来了,对高原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我们担心,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冰川如果全部融化完了该怎么办?如果是这样的话,青藏高原整体的生态环境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且冰川融化又不是人力所能遏制住的。”

  一项调查表明,随着气候变暖,近几十年三江源的冰川雪山融化明显加快,冻土层解冻加速。从1969年到2007年将近40年的时间,长江源头姜根迪如冰川明显融化。监测数据显示,冰川退缩率每年达到7.4%~9.1%。从1970年算起,到现在退缩了500多米;自1966年以来,黄河源区的冰川退缩比例最大达到77%。

  实际上,近30年来三江源冰川退缩的速度是过去300年的10倍。

  同样在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也是冰川发育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仅峰区北坡就有冰川200多条。珠峰所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拥有9449条冰川,面积超过20000平方公里。珠峰北坡最大的绒布冰川全长22.2公里,其主要分支为西绒布冰川、中绒布冰川和东绒布冰川。

  但近40年来,绒布冰川处于强烈的退缩状态。2005年至2009年,CBN记者曾连续5年到达珠峰大本营以上地区,经过对比发现,由冰川消融造成的冰碛湖面积逐年扩大,珠峰地区融水面积也在扩大。

  据一家NGO组织此前组织的一次考察,1966年到1997年间,东绒布冰川后退170米;中绒布冰川后退了270米,平均每年近9米。最近几年,消退仍在加速。喜马拉雅南坡的甘戈特里冰川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平均每年退缩34米。中绒布冰川冰塔林的融化和上移,是绒布冰川消融的一个重要表现。

  我国历时4年、直接投入近千万元的青藏高原生态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项目结果表明,“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的冰川消减速度近年来呈加速趋势,预计到2050年冰川面积将比现有面积减少28%。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遥感部主任方洪宾介绍,30年来青藏高原冰川总体呈明显减少趋势,其中高原周边冰川面积消减最为明显,面积减小10%以上;高原腹地冰川面积减少近5%。近30年来青藏高原冰川年均减少131.4平方公里,而且近年来有加速消减的趋势。

  调查发现,青藏高原全区泥石流灾害点、滑坡灾害点共3259处,其中崩塌点418处、滑坡663处、泥石流2178处。30年来,青藏高原荒漠化程度不断加重,重度沙漠化和中度沙漠化土地分别增长了317%和62%;重度盐碱化和中度盐碱化土地也分别增长了34%和6%。 

  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喜马拉雅山南北坡国际综合科学考察队首席科学家张文敬曾形象地将冰川比喻为“淡水储备器”、“灵敏的气候变化监测器”和“气候变化调节器”。但随着冰川迅速消融,上述作用正在削弱。

  除了喜马拉雅山,全世界约16万处冰川也正在快速消融。德国研究人员发现,欧洲阿尔卑斯山的冰川面积比19世纪中叶缩小了三分之一,体积减少了一半;非洲最高山乞力马扎罗山的冰川,从1912年至今,其山顶的冰冠缩小了80%。冰川的消融使上述地区的永冻土层丧失了“黏合剂”的功能,致使山崩和泥石流频发。

  另外,气象观测发现,过去几十年,北极永久海冰在减少,冰川和冻土在融化。欧洲航天局专家根据卫星图片分析后发现,2006年夏季,欧洲北部至北冰洋区域大约5%至10%的永冻冰开始松动融化。此外,南极在过去十几年里也有三大部分的冰架坍塌,而缺乏冰架支撑的冰川活动显著加速,冰层也随之变薄。

  “目前因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氟里昂等气体浓度的增加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忧虑,前者能通过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增暖,而后者则通过平流层中的光化学反应破坏臭氧层,其影响在北极和南极反应最为明显。”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陆龙骅说。

4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