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分析预测 » 正文

生物质发电柳暗花明藏隐忧

发布时间:2011年1月7日 来源:中国证券报

....


    洋河镇村民杨步升,三年前投资20多万元购买了一台破碎机和一台电机,开设了一个收购点,为凯迪生物质电厂提供树皮、树枝等燃料。如今,他的收购点已增到三个,每个收购点每年能为他带来10万元的纯收入。


    目前,凯迪生物质电厂拥有12个类似杨步升这样的收购点,每个收购点每月能为电厂提供一两千吨燃料。这种供应稳定的燃料占电厂消耗总量的60%。


    固定燃料收购点数量的逐步增多促进了宿迁燃料供应市场的成熟,当地生物质电厂的燃料供应开始明显改善。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宿迁市一下子建成了三家生物质电厂,当地农民一夜之间发现了“发财门路”,以往被焚烧、遗弃的秸秆及稻壳等“废料”,一时间“身价”大涨。与此同时,电厂为争夺有限的燃料大打“价格战”,农民手持燃料“待价而沽”,不少倒卖中介更是兴风作浪。


    “价格战”厉害的时候,中节能电厂一天只能收到200吨燃料,发电机组都开不了。当地几家生物质电厂不仅互相争燃料,还要应对宿迁周边生物质电厂的“入侵”,一年下来“饥一顿饱一顿”,想赚钱难于登天。纪兆银回忆说,直到2010年上半年,大家发现再抢下去只会使燃料价格虚高,几家电厂就初步达成“联盟”,“价格战”暂时平息。


    “价格同盟”之所以能达成,还得益于宿迁市当地的资源优势。宿迁市洋河镇名扬四海的除了白酒,还有木材,素称“杨树之乡”。在洋河镇,小作坊式木材加工厂几乎一家挨着一家。随着生物质电厂的投产运行,众多木材加工厂的树皮、边角余料等一夜之间“变废为宝”。


    “以往加工厂的树皮没任何用处,如今成了香饽饽!”洋河镇村民翁林林开着手扶拖拉机,正来收购点送料。他指着拖拉机说,一车能拉一吨料,一吨料能卖200块钱,我家加工厂一年下来光废料就能卖四五万!


    正因燃料丰富,宿迁的相邻电厂能够暂时“相安无事”、实现“共同盈利”。然而,随着当地生物质电厂数量的增多和产能的扩大,燃料供应再度紧张。直到现在,燃料问题仍是高悬生物质电厂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风险之一是燃料价格的持续攀升。“2010年的燃料收购价比2009年涨了30元/吨,估计2011年还得涨。”杨步升说,电厂这么多,燃料有限,涨价是大趋势。


    胡锋感叹道,电厂要让燃料供应链条任何环节都有钱赚,但肯定也不可能赚太多,否则电厂就要亏本,要找到“平衡点”。然而,这并不容易。


    目前的市场行情是,每吨燃料的平均收购价在200元左右。其中,稻壳每吨平均在230-250元/吨,树皮每吨平均在170元/吨左右。胡锋说,上述价格暂时来看比较平衡,对于不定期来送料的当地村民,他们送一次燃料能赚200元左右比较适中,而对于拥有收购点的“大户”而言,他们每年能有10-20万元的收入比较适中。


    然而,随着收购点规模的扩大和电厂竞争的加剧,电厂与收购点之间的利益分配可能因双方博弈发生变化——这是宿迁生物质电厂面临的第二个风险。


    “2011年我还要再建一个收购点,地方都选好了,到时候能够提供的燃料会更多。”杨步升说,像他这样定期为生物质电厂提供燃料的收购点有很多,竞争非常激烈,但好在宿迁当地的生物质电厂也有很多,电厂之间的竞争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收购点之间的竞争。因此,收购点老板非常乐意看到越来越多的生物质电厂投产。

 

    目前,燃料收购点已享受免税待遇。按照宿迁市发改委的相关政策,如果杨步升这样的收购点达到一定规模,还将获得当地政府的一定额度的补贴。这也是杨步升急于扩大收购点的重要原因之一。


    “你不扩张,别人就扩张了,只有圈更多的地,才能扎稳根。”杨步升分析说,手里掌握的燃料资源多了,跟电厂谈起价格来也更有底气了。如果有电厂给出更高的收购价,他就会给其供粮。


    胡锋介绍,凯迪电厂最多时拥有15个燃料收购点,但被别的电厂高价挖走了3个,目前只有12个。


    分析人士表示,燃料收购点与生物质电厂之间的关系很微妙——共生又互相博弈,二者很可能会在“客大欺店”与“店大欺客”之间摇摆。


    对于全国生物质发电产业而言,宿迁通过培育收购点的方式稳定燃料来源的做法值得借鉴,但需要警惕,因收购点相对独立,随着收购点规模的扩大,对电厂成本的威胁也将浮出水面,双方博弈取决于各自的扩张速度,而扩张过快导致过剩的那一方必然被动。


    燃料收购点与生物质电厂之间的关系很微妙。二者很可能会在“客大欺店”与“店大欺客”之间摇摆


    2010年12月21日下午,凯迪宿迁生物质电厂内停着一辆载满稻壳的货车,来自江苏省宿迁市官湖村的任师傅正和老伴忙着卸货。在他们身后,6万多吨的秸秆、花生壳、木屑等农林废弃物燃料,在170亩的露天料场里,堆成连绵小山。这些“小山”就是凯迪宿迁生物质电厂为春节准备的发电“口粮”。

4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