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观点评论 » 正文

中国经济时报:地方政府或是光伏产业扩张推手

发布时间:2009年9月11日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

  企业豪赌“综合成本”最优

  应该说,部分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动力,与部分光伏产业投资者前瞻性的投资需求,近几年在某些地方达成了一致,这才有了成片的现代化光伏电厂、不断飙升的光伏产业规划产能。

  而事实上,“精明”的企业经营者,并不仅仅考量土地这个基础要素,他们更关注“综合成本”,个个要仔细计算。

  以光伏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多晶硅行业为例。这是一个典型的高耗能产业,项目选址必须兼顾硅、煤炭和氯碱资源。石嘴山市有丰富的硅矿资源,因此与河南洛阳、四川乐山、辽宁凌海等并列为“千吨级多晶硅项目基地”。

  “光伏企业还会认真考虑产业发展产生的碳成本”,江克林对本报记者分析说,在节能减排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宏观政策背景下,光伏企业一方面是节能减排的“先锋”,要为社会制造更多的清洁能源;另一方面,其也是注重环保的各方重点关注的对象。比如,多晶硅生产导致的高污染需要投入更多治理成本,光伏电站可能获得能源行业最高的“绿色补贴”,这就产生了“碳成本”问题。而在经济落后地区,目前看来,碳成本可能是较低的。

  从国外经验来看,各级地方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对于光伏产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并网电价,如果没有政府补贴,光伏电厂永远比不上传统电厂。”江克林说,光伏产业发达的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都有一系列优惠政策来保护光伏电厂的发展。

  “规模问题也不应该成为光伏产业的‘原罪’。我们看到,在过去20年里,装机容量每翻一番,制造和安装一台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成本就降低20%左右。”中国能源研究会副会长鲍云樵认为,通过优惠地价鼓励光伏发电企业产能达到一定规模,从政府角度来说是无可厚非的。值得关注的是,投资巨大的光伏企业如何在产能扩张的兴奋中,获得最优的综合成本。

2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