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研究院研究员郭祥信称,类似这样的餐厨垃圾处理公司都会得到政府补贴。嘉博文的数字是:大概每处理一吨垃圾政府补贴100元左右。嘉博文位于朝阳区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工厂,运行设备日处理能力达到400吨,每天能获取政府补贴4万元。
工厂初期固定投资1亿,如果按照全负荷生产计算,单靠补贴不用10年就能收回投资。如果算上其产品的其他经济价值,投资回收期则更短一些。
“嘉博文属于技术相对成熟、业内发展好的企业。”郭祥信说。其产出的有机肥料,一方面和中化集团等大型国企合作,进入他们的销售渠道,另一方面直接和下游种植企业、种植户合作。
不过,这类餐厨垃圾处理公司的原料——前期餐厨垃圾,来源主要还是大型餐饮企业的餐厨垃圾;但大型餐饮企业中的厨余垃圾,如菜梗、菜叶、果皮等物质,也还尚未纳入目前的处理环节,集中填埋的多。由于分类的问题,普通居民生活中的餐厨垃圾更是完全没有进入这个渠道。
至于收集这些前期餐厨垃圾的程序,则属于政府职责范围。据郭祥信的研究,目前这方面执行较好的地方,地沟油问题也解决得相对较好。
“地沟油的原料主要来自酒店餐饮企业,后面存在一个隐秘的利益链,”郭祥信对本报记者表示,“需要政府作为,掐断利益链条。”
但餐厨垃圾处理公司同样可以在这一块大有作为,“好多泔水是从酒店后厨流到地下利益链条的。酒店餐厨垃圾是目前餐厨垃圾处理企业的主要原料来源。”如果餐厨垃圾更多流向了垃圾处理厂,流向地沟油的就会相应减少。
以垃圾为原料的产业链条,就在各方的关注下慢慢建立起来了。“餐厨垃圾处理是垃圾处理中的一个部分,其产品能再次进入生产环节,因此发展很快。”一位从业者对本报记者表示。
垃圾资源化处理
除了地点较为偏僻,北京朝阳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产业园中集中了垃圾焚烧厂、填埋场和垃圾处理的企业,未来它们都将从政策支持中受惠。
数据显示,目前北京日产垃圾1.8万吨,每年增长8%。但北京市的垃圾处理能力仅为每日1.041万吨,缺口达8000吨。其中94%的生活垃圾,采用的都是落后的填埋处理方式。
根据北京2009年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2012年日处理生活垃圾达到1.7万吨,垃圾焚烧、生化处理和填埋比例为2∶3∶5,实现城区原生垃圾零填埋。按照这个目标,2012年北京市焚烧垃圾目标为3400吨/日,为此,北京规划了在东西南北建4座垃圾焚烧厂。
“就目前而言,资源化处理餐厨垃圾的技术流派较多,无论哪种政府都支持,”郭祥信分析称,“相比其他方式,资源化处理更能为普通人所接受。”
此前,北京仅有一家垃圾焚烧发电厂,位于朝阳区的高安屯垃圾焚烧厂,于2009年建成,每天处理垃圾1600吨,朝阳区一半以上的生活垃圾都是通过高安屯垃圾焚烧厂焚烧的,焚烧余热每年发电约两亿度。
计划中的阿苏卫垃圾焚烧厂则在居民的抗议声中,成为一件影响颇大的事情。此次抗议中的组织者之一黄小山,之后随官方到各国考察垃圾处理的经验。
一次论坛上,黄小山在演讲中称:“垃圾焚烧技术是国际上比较成熟的技术,但是垃圾焚烧并不是垃圾处理的最好或唯一的方式。中国的垃圾成分过于复杂,餐厨垃圾或是厨余垃圾部分高于60%,其中水分又大于60%,直接导致垃圾热值过低。”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