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朱家良并没有过硬的专业背景,让他管理高科技公司、尤其是研发工程师很难想象会是个怎样的情形。然而朱家良自有办法,认识到自己的弱点,找一个懂行的而且是全世界最棒的人去管。“把这些人找来之后,我就没问题了。”认识自己的弱点,找专业去做自己做不到的事。同时要淋漓尽致地发挥了自己的优点。
不仅如此,朱家良还善于从挫折中看到积极的方面。用一位跟随朱家良多年的老部下说,老板最厉害的是两点。第一个是一般人一旦遇到困难,只看到消极方面,觉得很糟糕完蛋了。而老板会看到困难中的积极方面,看到新的机会。第二是对消费者的了解和对市场发展的预见是一般商人无法比的。“一般人看到两个月、三个月以后,我觉得他可以预计几年后的市场发展。”
认准市场持之以恒
朱家良从1987年在美国创业打品牌开始,就很明确不要自己设立制造工厂。“装配的利润非常低,技术门槛也很低。代工赚的是5到7美元,大家都在做,如果我也做的话,会觉得对不起自己。”
台湾另一个显示器品牌———明基电通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李焜耀曾经说,优派只有品牌没有研发与制造,未来要在亚太市场打,“还有得瞧”。
朱家良对此的解释是,“因为管理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企业和管理以生产为导向的企业是不一样的。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企业花更多的时间在消费者需求上,了解他们更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满足他们需要的服务、他们需要的质量、他们需要的功能。管工厂是不一样的。制造工厂是从省钱的角度出发的。它们要考虑怎样使产品数量更多、价格更便宜。加工厂很难看到未来产品的需要,因为它不直接接触市常”目前戴尔、惠普等知名企业也走将两大业务分开的路线。没有了生产线的包袱,研发性企业要做的事情变得很简单:把握市场潮流,了解各地市场的不同需求,然后提出设计的规格和要求,然后下定单给代工厂商生产。
市场的发展证明了朱家良的预见是正确的。
朱家良的另外一个主导思想是持之以恒,“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刚到美国的朱家良在键盘制造厂做销售。但大积极开拓市场的理念和老板保守的观念不和。一番波折后,朱家良自立门户,成为众多电脑产品的代理商。每天在价格四杀中求生存,虽然有利可图,但朱家良不喜欢被别人控制、为别人做生意的感觉。在众人的质疑下,他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选择了推出自由品牌比较容易的显示器市场进入。
“事实证明只要事情是正确的,即使别人不做,我做也一定对。”
刚在美国创建的优派是一家小公司,但要和这个市场的龙头竞争。朱家良的做法是不分散企业的注意力。他苦心经营美国市场,一干就是8年。其间,朱家良没有去开拓任何一个海外市场,直到优派成了美国市场上的知名品牌。
在美国获得初步成功后,朱家良取把第二个市场选在了显示器的主要厂商集中地———台湾地区。在台湾站稳脚跟后,朱家良又灵敏地嗅到了大陆市场的巨大诱惑力。
几年前,朱家良第一次来到北京便一头扎进了中关村的电脑大卖常“看了当时的整个环境以后,我感到非常兴奋,觉得市场时机成熟了。中国市场开始蓬勃发展,将是未来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市常”做营销出身的朱家良,进入大陆市场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经销商。这些经销商的话匣子一打开,半个小时停不下来,使朱家良得到充足的市场反溃“这是我很爱做的事,也是我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第一时间知道客户需要的东西。”
从成绩不好的“坏学生”到拥有年收入超过10亿的公司,采访中讲述的朱家良传奇浓缩了他十几年的世态炎凉。临结束,朱家良提醒那些希望自己创业的年轻人:“现在创业正是时候,但要认真地考虑清楚。成就事业不能逞一时的匹夫之勇,需要扎扎实实地积累经验。”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