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此次发布的新标准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阶段,划分为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不同的技术阶段。起步期产品是指燃料电池车、氢发动机汽车和二甲醚汽车。发展期产品包括以锂离子动力蓄电池为动力的混合动力乘用车、商用车,以及纯电动汽车。成熟期产品是指技术原理的实现路径清晰,产品技术和生产技术成熟,国家和行业标准基本完备,可以进入产业化阶段的产品。铅酸蓄电池生产的混合动力乘用车、纯电动乘用车和纯电动商用车。
很明显,属于成熟期的产品可更快“上路”。
对此,李胜茂认为,“锂离子动力车,只能在批准的区域、范围、期限和条件下销售、使用。”的新规定将大大影响锂电池汽车的发展速度,并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车企对锂电池汽车的研发积极性,不利于锂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
镍氢电池更易推广
经过调查,记者发现,成为新宠的镍氢电池,有着独特的优势。
据介绍,目前,仅广东一地就有100多家做镍氢电池的私人企业。敏感的新能源电池制造类企业早已开始布局镍氢电池的未来蓝图。
科力远与香港超霸于去年7月就签订合资协议,共同出资5000万元人民币设立湖南科霸动力电池有限公司,今年6月,科力远拟以现金1.2亿元收购长沙和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计划投资新建4.8万台套的汽车用镍氢动力电池能量包,和一期比较产能大幅扩张,二期扩建项目完成后公司将拥有年产6万台套的汽车用镍氢动力电池组的产能。
跟锂电相比,镍氢电池特点是安全性高,不容易爆炸。
国泰君安证券替代能源研究专家王稹的判断是,随着新准入制度的出台,镍氢电池产业发展有望提速,而由于目前相关企业产能受限,生产进度仍需进一步观察,但该类上市公司前期涨幅已较大,估值相当高,对镍氢电池企业股票将持谨慎态度。
“在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工信部出台的新能源汽车准入新标准也让镍氢电池汽车迎来一次大的发展机遇。”中投顾问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员李胜茂这样对记者表示。日前,中投顾问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锂电池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的研究报告显示,现有混合动力电池99%的市场份额为镍氢动力电池,商业化的代表是丰田的普锐斯。
但客观来看,镍氢电池也存在一些“摩肘”之处:提炼技术不够成熟,成本过高。
据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动车辆专委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王天顺向记者介绍,我们国家10年前就开始研究电动车的开发,但一直受制于技术。一致性是最大的问题。小功率的电池组可以,但是作为混合动力、电动车的主要能源,是必须做成大功率的电池组才行,功率越大,差异性越大。
共同繁荣的可能性
业内专家认为,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新兴领域,正成为中国汽车工业追赶世界汽车工业的一次难得的技术“蛙跳”良机,因此要发展具有我国相对优势的电池路线。事实上,本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镍氢电池和锂电池有各自不同优势,在未来完全有可能实现“共同繁荣”。
安信证券分析师表示,未来锂离子动力电池和镍氢动力电池有望实现共同繁荣,丰田混合动力车(HEV)中全部使用镍氢动力电池,而锂离子动力电池用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两者的应用领域不同。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既要重视技术的先进性,又要考虑商业化的成功率。
事实上,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应该能从日本企业的经验中获得借鉴和学习。
7月2日,日本媒体报道,日立制作所计划投资200亿-300亿日元(约96日元合1美元),在2015年将目前面向混合动力车生产的锂电池产能提高约70倍,达到为70万辆车配套的水平。目前日本主要的汽车和电池企业纷纷投资建设车载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线,集中在2010-2011年投产。锂离子电池作为未来的主流技术路线不容置疑。
此举被视为日本新能源汽车研发方向已悄然转变。在镍氢电池技术实现全球领先之后,日本更加重视锂电池的开发。
尽管如此,日本松下和三洋均对外表示“锂电池还有课题需要继续攻关,如安全性,因此商业化尚需时日。”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