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正文

马贵龙:“锂电池”电动车推广任重道远

发布时间:2010年5月6日 来源:电池产业网

....

  编者按:清华大学教授马贵龙,二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电动自行车的技术研究,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电动车第一人”。马贵龙教授早期的多项发明技术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和方向,并无偿贡献出自己的技术专利,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引导着产业的技术发展。 


    访谈实录: 


    一、技术研究历程 


    记者:您在电动自行车行业是技术元老,能不能介绍下您的技术研究历程? 


    马:国内电动车最早出现的是轮毂电机,清华大学研制的“调速转把”、“脉宽调制”在九十年代是比较新颖的技术,我当时作为发明人申请了技术专利。97年技术成熟后,电动自行车进入了产业化,开始批量生产。“大陆鸽”、“千鹤”、“红旗”等生产厂家在此之前已经具备一定基础,但都处于技术研发阶段。在98年国家标准(GB17761—1999)颁布前,日本在1995年11月2日通过了国家标准---脚踏助力,不允许调速手把,我和广州“五羊”分厂“威士达”合作生产脚踏传感器,顺利通过日本检测标准,并成为第一批进入日本市场的出口产品。 


    二、“锂电池技术”推广任重道远 


    记者:您在电动自行车方面接下来的技术研究方向是什么?对于目前产业里比较受关注的“锂电池技术”怎么看? 


    马:很多电动自行车内部各个部件之间很多复杂线路相互干扰,一旦出现问题,不能马上找出故障发生的位置。接下来的技术研究应该是芯片替代引线,发展“无线局域通讯技术”。例如,主控台与电池,电机部分没有接触,但这几部分之间通过无线通讯技术进行相互控制。 


    另外,人们所关注的锂电池在很多技术指标上比传统的铅酸电池要优越,锂电池的出现是电池技术上的一个重大进步。但其电池管理系统技术目前尚不完善。从长远看来,锂电池的回收利用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铅酸电池虽不属于“绿色”电池,但是可以全部回收利用。而锂电池的现有技术尚未能做到回收利用。目前废弃锂电池的处理方法大多是采用深埋方法,这样的方法在造成污染的同时,堆积重量过多,达到一定深度和温度的环境下容易引发电池爆炸。从这方面考虑,我认为,锂电池的推广在回收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需慎重推广,否则容易产生新的污染源。 


    三、消费者需警惕市场误导性口号 


    记者:现在很多厂家声称可以“自发电”,只要脚踩就可以发电,这项技术是否真实? 


    马:在目前市场上很多电动自行车生产厂家的宣传口号不科学,误导消费者。比如“自发电型”电动自行车,称人力骑车可以发电,这样的说法是根本没有科学根据的。只有车身装备了能量回收系统,并且只有在制动情况下才能“能量回收”,所谓“脚一踩就有电”的电动自行车的电流上下来回反复,是损害电池的。消费者对这样的误导宣传要时刻提高警惕,避免上当。 

2页 当前为第 1[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