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新年伊始,国家主席胡锦涛率团访美成为国际舞台的重大事件,中美新能源合作成为其中最大的亮点,中美两国企业也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如通用电气(GE)与中国华电公司、神华集团,美国铝业公司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签署了上亿美元的协议;与此同时,第二届中美清洁能源论坛上更是签署了多达 13项清洁能源领域协议,《中美联合声明》同样强调了能源环境合作与技术研发的重要性。
然而,我们仍需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美国政府把中国看成最强劲的经济竞争对手,随着中国在新能源领域日益领跑世界,中美新能源领域的合作潜力可能有限,新能源可能成为未来双方竞争和冲突的新领域。
近年来,维系其全球经济的领袖地位一直是美国的核心利益。发展低碳核心竞争力、新能源和低碳经济,对美国未来经济竞争力和国际地位影响重大。美国推动气候变化和绿色壁垒可以保护其竞争力,同时削弱中国等竞争对手的竞争力。
为此,奥巴马政府通过绿色新政建设清洁能源结构和减少石油依赖,强调将技术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采取“限额与交易”等减缓行动,加强低碳能源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强化包括生物燃料、风能、太阳能、氢能、碳捕集和封存等新能源及核能利用带来的长期机遇和竞争力。为了维护美国的低碳竞争力,美国政府有500亿美元投向新能源领域。其中217亿分给能源基础设施,270多亿直接补贴新能源企业,同时希望创造不少于500万个新的工作岗位。
然而,美国认为在低碳竞争力和绿色就业方面,它们正面临来自中国的严重挑战。中国在风电、太阳能的应用和制造方面都有优势,如2010年年底中国风电总的装机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且风电装机成本已经低于3700元/兆瓦。中国的光伏产业更是占据全球半壁江山。而“十二五”规划设想的智能电网、物联网、高速铁路等在美国的发展都难以与中国相提并论。
中国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已形成初稿,初步确定了主要可再生能源行业“十二五”期末的发展目标,其中光伏发电装机目标为5G瓦,风电装机目标为9000万千瓦。因此,随着中国低碳技术和制造业的快速崛起,美国低碳和新能源领域将受到中国前所未有的挑战。
更令美国政府担心的,还有来自美国钢铁协会的一组数据,该数据显示,去年美国对太阳能的需求增长了41%,但美国本土产量只增加7%,而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太阳能电池却实现了翻番,4家美国主要生产商损失了580个就业岗位。正因如此,奥巴马政府开始推动边界碳关税协调,刻意把中国出口与美国的失业率联系起来,对包括中国清洁能源行业采取各种贸易保护措施,并在2010年10月开始对中国的清洁能源行业进行301贸易反垄断调查。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