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能源供需模式,使其由‘以粗放的供给满足增长过快的需求’向‘以科学的供给满足合理的需求’转变。” 2月28日,在中国工程院召开的“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该战略研究项目组组长杜祥琬解释我国能源如何科学发展。
《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以下简称《战略研究》)提出,要科学认识2050年前我国能源发展阶段的战略定位。2050年前的四十年,是我国能源体系的转型期。2050年后,我国将拥有一个中国特色的能源新体系,也将进入比较自由的绿色、低碳能源发展阶段。
科学、绿色、低碳战略
2030年前后将出现历史性转折
杜祥琬指出,资源和环境代价过重、结构不良、效率偏低和能源安全是我国能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能源必须改变粗放的发展方式,开创一条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新型道路。
《战略研究》指出,中国的能源发展模式必须进行重大创新,不能重复发达国家走过的高消耗道路,只能用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人均能耗实现现代化。
“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是‘科学、绿色、低碳战略”,其基本思想可以归结为,加快调控转型,强化节能优先,实行 总量控制,保障合理需求,优化多元结构,实现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引领,体系经济高效。”杜祥琬介绍。
《战略研究》同时将节能、提效、合理控制能源需求置于能源战略的首位,认为我国必须确立“人均能耗应控制在显著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战略思想,旨在使实现国家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总能耗(特别是煤炭和石油消耗“天花板”)最小化,以较低的能源弹性系数(﹤0.5,并随时间进一步降低)来支撑经济发展。
此外,《战略研究》指出,实施以上能源战略,预期到2030年前后我国能源发展将出现历史性的转折点。其标志就是节能、提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始引领世界节能潮流;煤炭科学高效安全生产和洁净化达到先进水平;煤炭消费量得到控制;核电实现大规模发展并突破实验快堆技术;天然气和水电的开发获大幅度进展;能源结构得到明显调整,CO2的排放量达到峰值;太阳能发电、风电和生物能等突破技术经济瓶颈,走上大规模快速发展道路;能源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预期到2050年,我国将基本完成能源体系变革,实现能源供需模式的科学平衡。能源结构中,清洁能源将占一半以上。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