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种子沉浮录
今年初夏,一家名叫正光科技的公司,成为了曝光率颇高的“明星公司”。10年前,这家“明星公司”曾是四川创业板种子公司,发展蓝图被一致看好。然而,正光科技再次被媒体关注,不是因为成功登陆创业板,竟是被债权人登报悬赏追债。
这样的命运沉浮每天都在上演。据深交所进行的调查显示,10年前想上创业板的30家企业,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完全不存在,是典型的失败案例;三分之一活得比较艰难,但公司还存在;三分之一的企业还活得不错,也有一部分企业真的上市了。10年来,当年追逐创业板上市的一大批公司,或夭折,或销声匿迹,或转板上市,或被并购,或挣扎在生存线上,其命运让人叹息或称奇。
当年被深交所列为成都的四颗创业板种子:正光科技、索贝数码、迈普科技、川大智胜(002253),10年来又有怎样的命运呢?带着疑问,日前本报记者回访了这些创业板种子公司。
1999年,深交所确立的冲刺创业板的4个成都种子企业,索贝数码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索贝数码来说,当时唯一的悬念就是上市时间点。但创业板当年的夭折,却让索贝数码的风险投资者们丧失了长期坚守的信心。2003年,事业伙伴们最终一致选择了让日本索尼并购自己一手创建的索贝数码。
然而,与创业板错身而过的索贝数码,却成为索尼中国投资板块中成长性最佳的一家企业,也是管理风格最为独特的一家企业。位于成都高新区的索贝数码科技,是目前中国国内最大规模的专业电视多媒体设备制造商之一,10年来已俨然成长为行业隐形冠军。迄今为止,国内多数大中型电视台的新闻制作系统,都是由索贝公司进行设计和实施的。然而,对于索贝数码创始人姚平、陈锋、彭自强、王宇星几位事业伙伴来说,过去的10年充满了奇妙的人生转折。
从“创业板曾经的种子选手”,到“跨国并购的成都样本”,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当记者最终在索贝见到留着具有艺术家气质长发的姚平时,这位53岁的CEO,已然能用平静的语调来描述10年来的心路历程。
A梦碎创业板
故事还要从姚平到成都的创业开始讲起。
从上世纪50年代中国建立第一家电视台到80年代末,中国电视制作人只能用昂贵的进口设备制作电视节目,广电设备市场一片空白。从80年代后期开始,本土广电设备制造商开始崛起,以技术门槛较低、市场需求巨大的字幕机设备为主打抢占市场,成就了一批本土企业的原始积累,姚平1993年成立的深圳索贝公司,第一年的销售额为700多万元,第二年就接近2000万元。
到1996年以后,字幕机市场逐渐饱和,设备商开始酝酿转型。1997年,深圳索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与成都科大时达电子研究所合并成立了成都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索贝),总部定在成都,转头研发非线编辑系统,建成了国内同行业中最大的技术研发中心,连续数年以超过30%的速度增长,客户遍及国内近4000家电视台。国内第一个专业新闻制播一体网(深圳有线)、第一大新闻制播一体网(CCTV新闻共享系统)、第一套光纤通道视频网(深圳南山有线)等系统均是由索贝研发,其新产品基本与世界知名厂家同步推出。
1999年,索贝为加大研发和拓
展市场而增资扩股,期间吸引的6位外地个人风险投资者,以3000多万人民币共占有索贝67%的股份。当时,索贝就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规模的专业电视多媒体设备系统集成商,也是当时国内广电行业唯一亚太地区高科技高成长500强企业。
“风投当时进来,目标就是要促成我们上市。当时创业板要开的消息传得很热。我们周围的企业家圈子都在讨论这个话题。”姚平点燃了一根香烟,深深地吸了一口,看得出来,当年那种梦幻般的狂热仍然激奋人心。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