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正文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学术委员会蒋兆祖谈电荒

发布时间:2011年8月4日 来源:中国低碳网

....

  专访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学术委员会顾问蒋兆祖:


  冷静应对电荒
  

  中国低碳网专稿(中国投资记者杨海霞) 今年年初以来,我国一些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电,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一些有影响力的媒体,纷纷作了报导和评论。诸如:“这次电荒是2004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中国遇到罕见电荒”“电荒归来,这次情况更加糟糕”“中国经历最严重的能源危机”等等。


  对此,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学术委员会顾问蒋兆祖在接受《中国投资》专访时表示,应重视目前一些地区出现的缺电现象,但务必保持清醒头脑,冷静面对,对其原因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而不应反应过度。


  切勿夸大电荒


  无论电力装机规模如何扩大、增长速度如何超越,依然要闹“电荒”,这种情况值得我们反思


  《中国投资》:今年一些地区缺电形势提前到来,引发了对“电荒”的讨论,对此,您怎么看?


  蒋兆祖:面对这些地区的缺电形势,应保持清醒头脑,有几点需要清楚:


  第一,这次一些地区缺电是在经济增速偏快,用电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引发的。今年1-4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2.4%,超过“十一五”11%平均增长速度。有17个省市区用电增长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有9个省区超过15%,有4个省市超过20%。有的省17个市中有8个市超过20%。说明这次一些地区缺电是在用电高速增长情况下引发的,按这样速度增长,必然加大资源和环境压力,难以持续发展,需要我们冷静反思。


  第二,这次缺电的范围和严重程度比2004年要小,要轻。2004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5.18%,其中第二产业用电增长16.58%,重工业用电增长17.33%,黑色金属与有色金属冶炼用电分别增长25.33%和17.27%,均超过全国平均用电水平。据当时国家发改委运行局公布的数据,全国有24个省市区拉闸限电,缺电3000万千瓦,其中:华东缺电1800万千瓦、南方电网缺电500万千瓦、华北电网缺电490万千瓦,缺电率为6.75%。如按电监会近期公布数据,预计今年全国缺电3000万千瓦(国家电网公司数据为4000万千瓦)。与2004年相比,全国缺电数量没有增加,全国装机容量却增加了6亿千瓦,全国的缺电率降为3%左右,下降了一半以上,缺电涉及范围和影响程度小得多,轻得多。


  第三、全国装机备用容量比重上升,火电设备年利用率下降,电力供给能力有较大潜力。2004年全国装机容量(4.42亿千瓦),为主要电网最高负荷总和(2.89亿千瓦)的1.53倍,2010年上升到1.65倍,增加12个百分点。全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由2004年的5991小时下降到2010年的5031小时,下降了16个百分点。2004年全国有16个省市区火电平均利用小时超过6000小时,而2010年有16个省市区低于5000小时。说明从全国装机容量利用率来看,电力供给能力有较大潜力。


  以上情况告诉我们,从全国看,“十一五”装机容量平均增长达到13.2%,平均每年新增装机近9000万千瓦(2006年超过1亿千瓦),相当于一年增加一个英国的现有装机容量,这样的速度是史无前例的,无论电力装机规模如何扩大,增长速度如何超越,依然要闹“电荒”,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虽然一些地区缺电确实比较严重,但就全国而言,这次“电荒”,缺电率仅为3%左右,所谓的“罕见'电荒'”“这次情况更加糟糕”“中国经历最严重的能源危机”等等,都要冷静面对,不宜反应过度,更不要不加分析地人云亦云,要警惕有人有意夸大缺电影响。


  电荒主因


  经济发展速度与结构


  历史事实充分说明电力供应紧张与否,根本原因首先取决于经济发展速度快慢,这次一些地区缺电,也毫无例外是同样原因引发的


  《中国投资》:那么您分析缺电的原因有哪些?


  蒋兆祖: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告诉我们,电力供应紧张与否,首先决定于经济发展速度。1990-2000年我国经济运行共进行过3次宏观调控,调控都是针对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11%引发的严重通货膨胀和煤电运紧张。2004年的全国大面积缺电,也是由于电力供应增长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用电需要引发的。今年一些地区缺电首先也是由于经济发展速度偏快,电力供应增长跟不上经济发展用电需求。特别高耗能产业高速增长。正如前面所述,1-4月全国平均用电增长12.4%,但有17个省市区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有9个省市超过15%。


  这说明经济增长加快了,电力供应就紧张。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了,电力供需矛盾就缓和。如1998年我国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长速度由1995年的10.9%下降到7.8%,相应用电增长速度由1995年的8.2%下降到1998年的2.8%,电力需求市场萎缩,全国有9个省区出现负增长,部分电力企业出现亏损。又如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济发展速度由2007年的14.2%,下降到9.1%,用电增长速度由2007年的14.4%下降到7.2%,下降了一半,电力供需矛盾趋向缓和,而且有14个省市区低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历史事实充分说明电力供应紧张与否,根本原因首先取决于经济发展速度快慢,这次一些地区缺电,也毫无例外是同样原因引发的。


  其次,电力供应紧张与否,还取决于经济结构是否合理。特别落后高耗能产业发展能否有效制止。


  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一、二、三产业构成看,多年来我国第二产业比重一直高于第三产业,而世界发达国家工业化达到一定程度后,第三产业比重都高于第二产业。2010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4000多美元,第二产业比重仍高达46.85%,高于第三产业3.9个百分点,而发达国家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时,第三产业比重最低日本达到49%,最高是美国达到65%,平均在50%以上。


  根据我国2005-2010年年统计数据分析,我国单位GDP平均电耗,第二产业为第三产业的6.45倍。如以2010年为例,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各增减一个百分点,一年可少用电550亿千瓦时,节省原煤2300万吨,用电增长速度可下降1.3个百分点。特别是第二产业中高耗能产业增长过快,必将导致产业结构失衡,加剧电力供需矛盾。“十一五”期间,主要的高耗能产品如粗钢、原铝、水泥、乙烯、烧碱、铁合金、电石等平均增长速度都超过两位数。


  我国能源结构与电源结构中煤和煤电比重过大,一直处于高位不降。2010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为70.9%,1978年为70.7%,32年时间反上升了0.2个百分点。电源结构中煤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比重,2010年分别为77.4%和80.8%,1980年分别为64.2%和80.6%,30年时间比重不降反升。实践证明,象中国这样的大国,缺油少气,要想在较短时期内使能源结构与电源结构有较大变化是很困难的,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了,因水电、核电建设周期长,难以适应用电快速增长需求,只好多上煤电,加快煤电发展速度,以应急需,这就是30年来煤电在电源结构中反升不降主要原因,对这一点也必须要有清楚认识,这是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必须从长期规划中采取切实措施逐步解决。


  再次,气候变化异常,加剧了电力供需矛盾。一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生用电要求也相应提高。特别是夏季高温时,空调负荷猛增,加剧了高峰用电供需矛盾。如2003年7、8月间,华东、华中、华南等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历史罕见的高温气候,如上海遭遇了60年来罕见持续高温天气,空调负荷超过了600万千瓦,约占最大负荷40%;浙江打破了50年来历史记录,全省降温负荷达400万千瓦左右。据电监会和国家电网公司分析,今年可能出现类似情况。二是,由于天气持续干旱,造成水电站水库来水减少,不少水电站出力大幅下降,加剧了电力供需矛盾。据国家气象局统计数据,今年1-5月10日长江中游地区降水量持续偏少,湖北、湖南、江西3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2.3%,为近50年来同期最少,直接影响这些省水电站出力大幅下降,水电比重大的省,影响更大。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不管是抗旱和排涝,都要增加用电需求,加重电力供需矛盾。特别是今年天气异常,6月初以来,长江中下游5个省降水量比历史同期偏多3-5成,一些地区遭严重洪涝灾害,这种旱涝急转情况,实在少见,使预防工作措手不及。


  此外,电力监管不到位,电网管理体制高度垄断成为缺电原因之一。一是煤电价格体制改革不协调,市场煤价格上扬较快,使发电企业亏损加重,有的甚至停机不发。有的省因缺煤停机容量达480万千瓦,占火电装机容量一半以上。二是用电市场监管缺失,使落后的高耗能企业死灰复燃;三是火电设备检修计划安排失常,出现有的缺电地区1400多万千瓦火电装机有一半停运检修,加大了电力缺口;四是电网管理体制高度集中,权力过大,凭领导者个人意志决策的传统方法成为推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程序的阻力,导致有的地区500千伏输电工程早该上的不能上,未经专家论证,争议较大的输电工程(如交流特高压)硬要上,还给决策部门施加压力,结果是延误了输电通道建设,再加上电源无序建设,出现了媒体上宣传的“西边窝电,东边缺电”局面。


  “十二五”规划,强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我认为,不讲科学的硬发展就没有道理,还可能带来诸多弊端,希望决策部门,要保持清醒头脑,慎之又慎。出现以上这些情况,很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其经验教训需要认真总结。


  输电不能根本解决电荒


  电力需求和余缺,只能立足于国内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调剂,不可能依赖大量进口和出口


  《中国投资》:有观点认为,这次“电荒”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我国采用自我平衡为主的电力发展方式造成的,您怎么看?


  蒋兆祖:这显然不符合电力工业发展的历史事实。其实这是国家电网公司近几年在向上汇报或通过主流媒体一直向外宣传的基本观点。其实质就是要为建设交流特高压电网开路,找“理论”依据。多年前,国家电网公司领导曾在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中就宣传:“煤电运的紧张,究其根源,则是追求局部区域就地平衡的电力发展方式引起的。”今年1月国家电网公司在一份“关于加快特高压电网的汇报”材料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特高压电网,是转变电力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

2页 当前为第 1[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