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正文

叶青:绿色建筑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场革命

发布时间:2011年9月22日 来源:中国规划网

....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叶青院长既是国有科研企业的掌舵人,又是一位在建筑设计特别是绿色建筑设计领域中有很深造诣的专家、建筑师。我们近期有幸采访了她,得以就近聆听她对当前绿色建筑发展的一些看法。


  叶青院长


  记者:有人一直存在误区,觉得绿色建筑就是高成本的建筑,是很多高新技术的堆砌,请您结合您的经验谈一下看法?


  叶青:绿色建筑的成本不是指一次性建造成本,而是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其中包括运营成本和未来维修、改造、拆除的成本,以及环境和资源的成本。国外研究资料表明,在建筑50年的使用周期里,一次性的建安成本占25%,75%的花费消耗在漫长的使用过程中。而我们面对的现实是,建造成本按一次性交易成本计算,这成为发展绿色建筑的阻障。


  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到这层阻障。首先,政府应采用激励政策平衡环境成本和运营成本的利益关系,因为按一次性建造成本计算,对于开发低运营成本建筑的开发商来说并不公平。其次,从技术层面寻求破解这层屏障的方法。绿色建筑绝不等于贵的建筑,绿色建筑的初衷在于降低资源的使用量,而造价本身是资源量的标志,高造价意味着资源使用总量高或采用的资源单价高,也可能是使用了稀缺资源。目前不少高成本很大程度上是没有遵循绿色建筑的本质所导致的,许多建筑的设计是按高耗能、高资源消费、高排放的生活和运营模式走的,再使用高科技的设备、产品和系统将超高部分降下来,当然会带来高投入。其实,设计回归建筑本质,以创造性的思维投入绿色实践未必都会带来高额造价,我本人和我们团队一直在努力。我们做过每平方米两千余元造价的“绿色”廉租房、安置房,也做过每平方米四千余元造价的“绿色”高层办公楼,无不结合中国的特点、当地的环境条件,重视项目的适宜性、实用性。我院曾经做过300万平方米的住区入户调查,针对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和客户的满意度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我们发现,在采用的100多项工程技术里,75%与设计和运营管理有关,25%与高科技技术设备有关,再次验证了二八理论,即八成的收益来自两成的成本。所以,我们院强调规划设计阶段对绿色的贡献,将之作为突破口。在以普通造价实现绿色目标方面,我觉得办法总比困难多。


  记者:中国地域广泛,气候分区较多,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要因地制宜,请您以深圳为例谈一下适宜深圳的节能技术。


  叶青:对建筑节能而言,最重要且必须遵守的是气候适应性原则,简单说,就是一个气候区的节能技术和研究结论不能照搬到另一个气候区。


  深圳属夏热冬暖地区,具有夏季漫长、冬季短暂,长年气温高、湿度大,气温日较差小,太阳辐射强烈,盛行季风,主导风速大等特点。针对这些气候特点,在进行建筑节能设计时,应考虑热传导、通风、遮阳三者的综合节能效果,关键要点在于遮阳和自然通风,围护结构隔热保温应与其良好配合。


  遮阳的措施主要分为三类,包括利用绿化的遮阳,结合建筑构件处理的遮阳以及专门设置的遮阳设施。在总体规划和方案设计时就应在平面布置和立面处理上避免炎热季节的直射阳光照射到房间内,充分利用建筑自遮阳、建筑构件遮阳及绿化遮阳。常见的有:加宽挑檐、设置百叶挑檐、外廊、凹廊、阳台、悬窗等。当这些措施还不能满足遮阳要求时,采用专设的遮阳设施。在遮阳设计时应根据具体要求,同时注意通风、自然采光和防雨、防台风等问题。


  自然通风是当今建筑普遍采取的一项改善建筑热环境、节约空调能耗的技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取代或部分取代空调制冷系统。平面布局、建筑体型、窗户位置与尺寸、室内空间分隔都是影响自然通风的设计因素。现代计算流体力学CFD(Computating Fluid Dynamics)技术可以模拟气流分析和风洞试验,为建筑师的创作提供了辅助设计手段。


  在建筑门窗、墙体、屋面、地面四大围护部件中,门窗的隔热性能最差,其能耗是墙体的4倍、屋面的5倍、地面的20多倍,约占建筑围护部件总能耗的40-50%。夏热冬暖地区主要从加强门窗的隔热性能、门窗内外的遮阳措施、改善保温性能,控制建筑朝向及窗墙面积比等方面来提高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建筑节能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的基本途径是整体综合设计。建筑师应该从规划设计入手,在方案阶段开始对节能进行整体设计,而不仅仅是通过热工指标的计算来满足节能设计规范的要求。

2页 当前为第 1[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