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
7月1日,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以下简称《规则》)正式实行,到2010年12月31日前适用。《规则》不仅对新能源汽车企业和产品的准入做了更为明确的规定,还对企业要生产的新能源产品进行了说明。
■要点解读:细化的三大技术阶段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发布后,记者采访了工信部政策司的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表示:“此次工信部发布的《规则》主要对新能源汽车的三个技术阶段的产品进行了细化,这是新《规则》区别于2007年发改委发布的一份新能源汽车准入规则的最大变化。”
那么,这三个阶段是如何划分的呢?该工作人员解释:“《规则》按照新能源汽车整车、系统及关键总成技术成熟程度、国家和行业标准完善程度以及产业化程度不同,划分为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不同的技术阶段。起步期只能进行小批量生产,且只能在限定条件下进行示范运行,并对全部产品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发展期产品允许批量生产,但只能在批准的区域、范围、期限和条件下销售、使用,并至少对20%的销售产品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成熟期产品则在销售、使用上与常规汽车产品相同。”
从《规则》中可以看到,燃料电池车、氢发动机汽车和二甲醚汽车为起步期产品;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的混合动力乘用车、商用车、纯电动商用车和纯电动汽车属于发展期;铅酸蓄电池和镍氢电池的混合动力乘用车则属成熟期。
■重点争议:《规则》会束缚新能源汽车发展?
自《规则》发布至今,业界就对《规则》中将镍氢电池列为成熟期产品,而将锂电池列为发展期产品存在争议。该规则明确指出了镍氢电池的重要性超越锂电池,或将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
就此争议,记者采访了中投顾问新能源汽车行业
研究员李先生,他分析说:“《规则》实行之后,新能源汽车发展将进入提速期,产品结构将会有所调整,不同的新能源产品将有不同的发展方向,而《规则》的发布对镍氢电池汽车企业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李先生还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中,动力锂电池汽车发展前景是最好的,各国政府和车企均将锂电池汽车作为重点发展方向,而《规则》中却将镍氢电池划为成熟期产品,这并不利于锂电池汽车在全国范围的普及与推广,很有可能束缚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
有关这个争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每个产业都会设立一定的准入门槛,且政府也会有支持重点,但新能源汽车最终选择哪个技术,不是政府说了算,而是市场和消费者说了算。”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